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和豫章公黄梅二首》作品评述:《和豫章公黄梅二首》出自 le_cha诗词大全
换却钳鎚过赤城,先声知已沸腾腾。当机棒喝须端的,护法神通莫尽凭。脚底涌泉同莹洁,脊梁天柱共崚嶒。果符鼓棹沧溟句,海角元来欠一灯。
寒暑平分,东南之徼,何多暍哉。远望炎洲,近观火井,相与朝烬而夕灰。名曰冰纨霜练,服之一缕如十袭,而信衣冠之不能。敢疑夏祖之居会稽,短发文身自蔽以草莱。浪婆儿,身世世,共道常年不如是。谁复怜北客,此日真憔悴。深山乳虎想腾倚,清风不来空啸死。安得人如葛稚川,脱
倦飞山鸟未能迁,心在孤云叠嶂间。大水雄山须远适,好风佳月自幽閒。非关谢傅当年事,何似周郎旧日山。安得此心成独往,白鸥盟约在江湾。
冠剑青云士,艰危孰奋身。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既用公为相,方知国有人。凛然生气在,端合画麒麟。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厘。偶抛三事重,未失百僚师。府县威仪引,宫城管钥随。粗官嫌出将,剧位是留司。樱笋供筵馔,蜩蝉响路岐。碧纱题壁处,昼锦下车时。请雨摩腾塔,寻芳白傅祠。维嵩过旧隐,禊洛赋新诗。礼绝应悬榻,公余尚读碑。留台咨拜表,内殿列须知。易退甘龙卧,难虚
蜀江雪浪来天际,一派泉舂宝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