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湖山五日游,沙鸥惯识木兰舟。
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
赐火恩荣皆旧梦,禁烟风景似初秋。
凤丝龙竹繁华意,犹为西林落日留。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韵胡希圣湖上》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山游玩五天的经历。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连续几天游湖山,
沙鸥已习惯了木兰舟。
清明和寒食之际,
荒废的城市在傍晚,
燕子在梨花细雨中愁闷。
赐予的火和荣誉都是旧梦,
禁烟的风景如同初秋。
凤丝和龙竹的繁华寓意,
依然留在西林的夕阳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湖山游玩的经历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情绪。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玩的情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旧事的怀念之情。
诗中提到的"沙鸥惯识木兰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亲近,也暗示了作者多次游玩湖山的经历。"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描绘了清明和寒食时的萧瑟景象,以及燕子在梨花细雨中的忧伤情绪,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之感。
诗中还提到了"赐火恩荣皆旧梦,禁烟风景似初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赐火恩荣"指的是以前的荣誉和待遇,而"禁烟风景似初秋"则暗示了一种凋零和衰败的景象,将禁烟的风景与初秋的凄凉相联系,表达了一种消逝和离别的情感。
最后两句"凤丝龙竹繁华意,犹为西林落日留",以凤丝和龙竹来象征华丽和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繁华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西林落日的景象则增添了一丝凄美和离别之意。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和游玩的情境,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旧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和华丽时光的追求和留恋之情,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离别之感。
檐滴萧萧静,微凉午睡宜。莺簧有余韵,蚁穴不多时。篆尽回风灭,花阴晚日移。觉来无一事,追梦续新诗。
久别形容改,相逢涕泪收。少陵歌里哭,元亮饮中忧。岩瀑和冰下,溪楂避石流。故园春早动,归计莫悠悠。
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水霜。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閒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窗中列远岫,所欠者灵壁。吴甥手持来,知向何许得。铿锵发金声,温润见玉色。诸峰扫空翠,一水界山白。嵁岩出其间,如月挂虚碧。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钱直。吾虽甚爱之,子亦有此癖。归与霅溪旁,从汝旧知识。欲去复迟迟,摩挲遂移刻。
早向短李客南康,晚识渠家玉润郎。自笑头颅并目睫,依然如鼠复如麞。
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