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
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
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
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
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
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和韵寄胡山甫》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
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
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
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
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
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寄给胡山甫的和韵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乡间购买山地的喜悦,以及在山中静坐时的宁静淡泊、孤独宁静的滋味。作者与樵人、禅客相识,共同分享这片山水之美。山色纯净无瑕,溪水的声音也自然流畅。诗中还提到了池塘中茂盛的荷花和山中的山蓟,暗示着山野自然之美。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九月临近的感慨,思念朋友,希望他能出峡而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述买山成为乡心的趋向,表达了作者对原乡的向往和回归的愿望。在山中静坐时的性情淡泊、孤独宁静的滋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樵人、禅客相识,共同分享山水之美,彰显了友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中的山色无垢、溪声不平,表达了山水的纯净和自然的流动,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诗末提到的池塘中的荷花和山中的山蓟,则以具体的景物形象点缀诗意,增添了山野自然之美的意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并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剎人。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银铮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远别欲无寐,细论谁有酒。今当作剧县,君意亦乐不。江湖吏道僻,岁月民劳久。救之敝精神,自爱终袖手。要中名甚美,用意物所咎。君观兰桂林,余茂及樵槱。移根托客土,颜色非故有。赠言几满车,一字堪皓首。於焉但裁择,对越二三友。诸贤在当路,公论在众口。
悠悠万里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