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选数老独嗟,鬓毛未变目未花。
爱公深殿见桃李,长才高咏无能加。
红英灼灼弄日色,穠艳皎皎生铅华。
长廊重幕风不动,映柳黄莺吟未涯。
燕衔新泥补巢缺,蜗压峻陛临角斜。
是时唯闻鸟雀闹,尽日不听车轮哗。
虽传此景无分到,但讶习惯犹豪夸。
他年造物傥有意,不使龊龊居贫家。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
时不选数老独嗟,
鬓毛未变目未花。
爱公深殿见桃李,
长才高咏无能加。
红英灼灼弄日色,
穠艳皎皎生铅华。
长廊重幕风不动,
映柳黄莺吟未涯。
燕衔新泥补巢缺,
蜗压峻陛临角斜。
是时唯闻鸟雀闹,
尽日不听车轮哗。
虽传此景无分到,
但讶习惯犹豪夸。
他年造物傥有意,
不使龊龊居贫家。
中文译文:
时光不断地选取数位老者,独自悲叹,
鬓发未白,眼神未减光彩。
怀念公卿深宫中所见到的桃李花,
他们才华横溢,高声吟唱,我无法与之媲美。
绚烂的红英花在阳光下绽放,
美丽动人,生长出璀璨的花朵。
长廊上的重帷幕不动,风也不吹动,
映照着垂柳和黄莺的歌声无尽无涯。
燕子衔着新泥修补巢穴中的缺口,
蜗牛爬上陡峭的玉阶,斜倚在角落。
这时只能听到鸟雀欢闹的声音,
一整天都听不到车轮的喧嚣声。
尽管传达了这美景,却无法分享,
但仍感到惊讶,习惯了这种豪言壮语。
也许在未来,造物主会有意,
不让贫穷之家居住在那种龌龊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梅尧臣的作品,题目为《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诗中描绘了一幅寺庙中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不同境遇的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感叹时光的流逝,自己年纪渐长,但仍保持着青春的姿态,鬓发未白,眼神依然有光彩。接着,他表达了对寺庙中才华出众的人物的羡慕和钦佩,他们的吟咏才华高超,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绚烂的红英花在阳光下灿烂绽放,美丽动人。作者还描绘了长廊上的帷幕静止不动,风也不吹动,映照着垂柳和黄莺的歌声,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燕子衔泥修补巢穴的形象,以及蜗牛爬上陡峭的玉阶倚在角落的景象。这些形象展示了一种平凡而和谐的场景,与前面所描绘的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结尾,作者描述了只能听到鸟雀欢闹声,而听不到车轮喧嚣声的景象。这似乎是在暗示作者在宁静中思考,他认为这种安宁与繁华的喧嚣相比,更令人陶醉和满足。
整首诗以寺庙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才华横溢和宁静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希望造物主能给予贫穷之家更好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景色和思考的图景,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境遇的感慨,同时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