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张时可景灵宫即事及暂归南湖二诗》

南湖风月想经行,隐兴常多薄宦情。
辇毂只今烦佐治,僮奴休复事欢迎。
人如仲举舆增重,客为相如座尽倾。
咫尺不妨时问道,病余已觉此身轻。

作者介绍

何澹,字自然,龙泉(今属浙江)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秘书省正字,累迁着作郎,十二年爲将作少监,十五年爲国子祭酒,除兵部侍郎,十六年擢右谏议大夫(《宋史》卷三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除御史中丞(《永乐大典》卷七三五○引《黄景声墓志铭》)。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嘉泰元年(一二○一)罢知枢密院事。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建康(《景定建康志》卷一四)。移知江陵,奉祠卒。有《小山杂录》八卷,已佚。《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今录诗二十五首。

作品评述

《和张时可景灵宫即事及暂归南湖二诗》是宋代何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湖风月想经行,
隐兴常多薄宦情。
辇毂只今烦佐治,
僮奴休复事欢迎。
人如仲举舆增重,
客为相如座尽倾。
咫尺不妨时问道,
病余已觉此身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南湖的风景和作者的身世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和名利的厌倦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南湖的美景,作者在想象中游历南湖的山水风光。南湖是一个隐秘而幽静的地方,与作者对于清净自然的向往相契合。

接下来的两句抒发了作者对薄宦生涯的厌倦之情。"隐兴常多薄宦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隐逸之志,他渴望远离尘嚣,摆脱官场的繁琐和纷争。

接下来的两句抱怨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辇毂只今烦佐治,僮奴休复事欢迎"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谋和劳碌的烦恼,他希望能够摆脱这些烦恼,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着的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势和名利的不屑。"人如仲举舆增重,客为相如座尽倾"中的"仲举"和"相如"都是古代的名人,他们因为权势和名利而失去了自由和快乐。作者以此来批判权势和名利对人的摧残。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境况的轻松和豁达。"咫尺不妨时问道,病余已觉此身轻"表明作者不再计较权势和名利,他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南湖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和名利的厌倦之情。它展示了作者对于内心自由和宁静的追求,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隐逸主题。

  • 《再韵奉酬》

    夫耕妇饷念斯农,蚕麦将登庆小丰。不是今年天意好,皆由教雨与仁风。

  • 《减字木兰花》

    使君那里。千骑尘中依约是。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山云弥漫。夹道旌旗联复断。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 《食芡实作》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殷勤烦钉饾,未咀悲生肠。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梁。贪嗜比羊枣,况乎

  • 《乐饮》

    何意亲杯杓,初期乐性真。若教狂胜德,多被酒忘身。谈笑交情密,氤氲酒力醇。劝酬如错杂,莫过两三巡。

  • 《喜雨五首》

    在处陂池白,宁愁汲路遥。老犹堪抱甕,穷未至操瓢。

  • 《庭竹》

    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坐销三伏景,吟起数竿风。叶影重还密,梢声远或通。更期春共看,桃映小花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