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中文译文:与张希复共咏宣律和尚袈裟
南山之上,披着时寒的夜晚,
一角不动,迎接着毗岚的风。
有谁见到此景会感到羞愧,
断断续续地仍然能够庇护着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咏宣律和尚的袈裟为题材,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对法风的赞美。
南山是道教中的重要修行场所,夜晚的寒冷增加了修行的困难和考验。诗人描述袈裟不动,象征着宣律和尚具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保持专注。毗岚风是一种徐徐而来的风,象征着清凉、柔和和洁净。袈裟迎接毗岚风的形象,则体现了宣律和尚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问道:“有谁见到此景会感到羞愧?”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问。宣律和尚的行为如此令人敬佩,而自己则感到羞愧,意味着自己对于修行的不够努力、不够坚定。
最后两句“断断续续地仍然能够庇护着龙”,表达了即便是自己的努力不断断续续,但依然能够保护着神龙。这里的“神龙”可以理解为对修行的追求和道路的保护,诗人对于自己的努力和信仰的伟大价值有信心,并以此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
整首诗情感平和,通过对宣律和尚袈裟的咏叹和自省,传递了修行的艰辛和追求的崇高价值。同时,诗人对于修行者的敬佩和自己的自省相结合,呈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于道德行为的追求。
到老能逢几度春,直须饮量强增分。吟情无际共芳草,游思难收如乱云。还见春风与桃笑,却教人意叹芝焚。妖红烂白方争赏,疏竹休夸号此君。
丝絇趁晓紫宸朝,悯俗超然曲远游。富贵傥来心止水,隐思不耐鬓先秋。谁知皓首太玄草,独对青山大白浮。只恐万牛勤挽致,未须封户橘千头。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其生世莫识,已死
乱山苍翠霭岚光,采药幽人凤子香。路转峰回茅舍静,好寻绝顶访僧房。
锵然非金亦非玉,壹片宫商纷其触。歘如环辔玲珑摇佩旌,铿如鸣球拍琴九奏箫韶声。凄如孤鸿叫群嘹唳穿云去,清如幽泉滴沥飘落断崖处。余音欲断还复鸣,咄咄胡床静中据。乃知檐铃适与内相会,锵锵铮铮可听不可佩。我怜其轻脆不足恃,戛则成音击而碎。嗟哉无情之物能感人,浮华言
夏木阴阴翠竹疏,相携萧寺馔伊蒲。他年细味禅房句,便是香山六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