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张咏老知县》

照蔀辉辉碧夜光,贫儿那复苦悲凉。
得鱼始信筌无用,斲垩终期鼻不伤。
我类槁苗犹欠雨,君同修竹饱经霜。
诗成病眼昏加涩,欲写还忧细作行。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张咏老知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之道。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照蔀辉辉碧夜光,
贫儿那复苦悲凉。
得鱼始信筌无用,
斲垩终期鼻不伤。
我类槁苗犹欠雨,
君同修竹饱经霜。
诗成病眼昏加涩,
欲写还忧细作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贫困的儿童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情景。诗人通过贫儿与自己的对话,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状况的关注,以及对诗人自身创作困境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社会现实。首先,诗中的"照蔀辉辉碧夜光"描绘了夜晚的明亮景象,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贫儿那复苦悲凉"表达了贫苦儿童的悲惨遭遇,突显社会的不公和困境。"得鱼始信筌无用,斲垩终期鼻不伤"这两句表明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即使有了渔具和雕刻工具,也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揭示了贫困的无奈和困境。

诗中出现的"槁苗"和"修竹",分别象征了诗人和君主。"我类槁苗犹欠雨,君同修竹饱经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创作乏力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君主经历了艰难困苦。这种对比既是对自身困境的感慨,也是对时局的思考。

最后两句"诗成病眼昏加涩,欲写还忧细作行"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迷茫。诗人的眼睛因过度创作而疲劳和昏花,但他仍然忧虑自己的创作不够细腻,难以达到自己的要求。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景物描写,巧妙地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困境,同时也折射出诗人自身在创作中的迷茫和困扰。这首诗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诗人创作困境的反思,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性、社会和艺术的深入思考。

  • 《喜雨三首》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 《玉汝惠猫头笋》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 《杨柳骚》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 《丁亥生日纪事五首》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 《柳》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 《涡河龙潭》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