搘筇更上最高峰,浮出修眉翠扫空。
雪汗半消岩路口,苔衣倒挂树林中。
异禽语已非人世,香草名应系国风。
晚色渐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宫。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和张周玉峨眉山行》是宋代吴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搘着拐杖攀登至峨眉山的最高峰,从山间浮出来,修长的眉毛像翠色的扫帚一样擦拭着空气。雪汗已经半消失在石路的交汇处,苔衣倒挂在树林之中。异禽的语言已经不再像人世间的声音,香草的名字应该与国家的风俗有关。晚霞逐渐侵入我的衣袖,我仿佛身处在细腻的珠宫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张周玉一同登上峨眉山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眉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叹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山间的雪、岩石、树林和异禽等元素,传达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妙。诗人还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与仙境般的蕊珠宫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峨眉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景色与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美和神秘感。描述中的"搘筇更上最高峰"和"浮出修眉翠扫空"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攀登高峰的艰辛和山势的陡峭。"雪汗半消岩路口,苔衣倒挂树林中"描绘了山中的雪景和苔藓的生长,烘托出山间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异禽语已非人世,香草名应系国风"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和芬芳,与人世间的喧嚣和风俗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晚色渐侵衣袂冷,恍疑身在蕊珠宫"运用了意象的手法,通过衣袖被晚霞染冷的描写,使诗人的体验与仙境般的蕊珠宫相对应,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山水自然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自然元素的变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和纯粹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使诗词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棹无情度碧湘,行行不脱水云乡。旗亭少饮村醪薄,田舍新炊晚稻香。箫鼓远来朝岳去,包笼争出趁虚忙。涂人有愧黄居士,十载看经不下堂。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乡梦不分明。万折河流曲,三更斗柄横。不眠方宴坐,野寺又钟声。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帘幕重重护烛枝,碧阑干外雨如丝。轻衾小枕乍寒时。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熏微。昨宵新病酒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