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诗意:

这首诗是辛弃疾为了赞美赵茂嘉郎中所写的,主题是品尝芍药的美味和饮酒欢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爱好和对酒宴的期待。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赵茂嘉郎中的钦佩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描绘了作者的亲身经历。负鼎是古人出行时携带的一种炊具,这里指作者曾在某次旅途中品尝过芍药,认为它的味道非常鲜美,是最值得品尝的佳肴之一。

第二句“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则为诗的转折点。作者认为做出这种美味的芍药不仅仅需要高超的烹饪技巧,更需要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因此,他教训年轻的朋友们,初次尝到美味的芍药后,要勇于举杯共庆,享受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写景明快,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食和美酒的热爱,也展现了他的豁达乐观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偶成》

    生计何曾问有无,心安便是邵尧夫。搀春菜奉清饕味,耐冻梅呈本相癯。闭户茶香浮雪屋,推窗山影落冰壶。终朝幸自无他事,忽听儿童报索租。

  • 《喜迁莺》

    皇都春早,正媚景霁色,融和时候。宿霭初收,祥烟新布,桃李满林惟绣。挺生圣朝哲辅,风采独居人右。世希有,看陈思名族,平阳革裔。眷厚知已久,近辅名藩,符竹频分剖。一节趋朝,神京作镇,高掩昔年贤守。芝检异恩才下,玉笋清班须簉。寿龄远,与湖册同永,松椿同寿。

  • 《依韵酬沈仍长官惠葡萄》

    异果乘秋熟,分来道路长。缄封湘箧重,题咏剡藤光。气蓄西河润,山围大谷凉。龙须初引水,马乳晚经霜。衣薄轻铅粉,包圆小紫囊。膏腴凝绀液,甘酢溢云浆。蔗浥含余润,醅浮带旧香。药经难仿佛,画笔漫形相。泾洛宜秦土,汾岚利晋乡。鳞差分万叶,珠实缀千房。楚瑞惭萍实,江奴

  • 《感怀》

    四壁空空长物无,松风之外复何须。竹夫人爽夜当直,木上座癯新给扶。老去云山空跌宕,秋来风月不支吾。何人能败吟诗兴,自在成章不欠租。

  •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

    十年江浦卧郊园,闲夜分明结梦魂。舍下烟萝通古寺,湖中云雨到前轩。南宗长老知心法,东郭先生识化源。觉后忽闻清漏晓,又随簪珮入君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