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原花下不容车,茅压疏帘竹绕闾。
可惯傅呼青影里,人声浩浩屋渠渠。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和赵司户寻梅桐原庵》
诗意:这首诗是项安世与赵司户一同寻找梅花的经历的描写。诗人描述了梅花盛开的桐原庵,那里的环境恬静宜人,没有车马喧嚣,只有稀疏的茅草和细竹环绕着村庄的巷陌。在这青翠的山林中,诗人对梅花的香气和美丽非常熟悉,听到了人们欢声笑语从屋檐下传来,大家快乐地相聚于此。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桐原庵的美丽和宜人之处。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没有车马喧嚣的桐原庵,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与尘世的隔离。茅草与竹子的描绘增添了一种自然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诗中的“傅呼青影里,人声浩浩屋渠渠”描绘了人们相聚的场景,梅花盛开之时,人们欢聚一堂,畅谈天地间的美好,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也能够体味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关注。
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故里空村遍草莱,富春江上首重回。杂花满径无人扫,野竹编门傍水开。一杖深山看瀑去,扁舟月夜载诗来。此情已是成消失,唯有寒云恋钓台。
乞得身归镜水滨,此生真作葛天民。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瓮酒又篘三斗熟,园花时报一枝新。挂冠更作黄冠计,多事常嫌贺季真。
平生不喜饮,今日醉尊前。别意无浓澹,临歧共黯然。草头鱼子雨,花外鹧鸪天。莫道辞家苦,难消是此筵。
古院枫篁里,寥寥隔市喧。仙禽发异响,惊起老僧禅。
病身如朽木,螬蚁群萃之。生意已无多,雨露空其滋。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期。大块播万形,一躯非我私。暂假终必还,但有速与迟。居易以俟命,圣言岂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