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贤弟去贪佛,平日阿兄真爱山。
肯使道肥诗则瘦,王孙人物未斓斑。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赵制干二绝句》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年贤弟去贪佛,
平日阿兄真爱山。
肯使道肥诗则瘦,
王孙人物未斓斑。
诗意:
这一年,我的贤弟追求佛法去了,
平日里,我这位兄长真心热爱山水之间。
他愿意追求精神境界,而我则偏好追求诗词的瘦削之美。
尽管王孙和其他人物的生活还未富丽起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与赵制干之间的情感和追求的差异。诗人释宝昙认为自己的贤弟赵制干选择了追求佛法,放弃了世俗的欲望,去追寻心灵的净化和超脱。而诗人自己则坚守着对山水之间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转化为对诗词创作的追求。他认为自己所创作的诗词应该是瘦削、纤细的,与制干追求的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词通过对赵制干与自己不同追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作者认为追求佛法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超脱,而诗词则代表了一种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表达。两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各自追求的不同路径,彰显了个体在人生旅途中的多样性。
这首诗词中的“王孙人物未斓斑”一句,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诗人认为那些地位显赫、富有的人物并没有达到内心的丰盛,他们的生活还未能体验到真正的精神境界,未能实现内外的和谐。这也是对功名利禄的一种冷峻的嘲讽。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体追求的差异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立精神和对艺术追求的热爱。
一点天根动处微,已令万物受春熙。欲知消长从来意,便是人心善恶机。
事业参亭毒,人才兆废兴。百年争凤睹,一遇慨河澄。手到无盘错,旁观有级层。夜来春梦好,先已上觚棱。
草堂人远只存诗,几席临风入咏思。文印幸传同谷谱,祖灯犹照曲江碑。濡毫省闼春霖足,立马君门夜漏迟。憔悴江南老词客,柳边曾挹汉威仪。
抗章襆被岂公难,已说高风立懦顽。客路莫嫌河畔草,直庐须爱道家山。秋生莲浦船初泛,春满茶溪骑趣还。却访故人西府旧,定烦书札堕田间。
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云路旧游群玉府,山城初见谪仙人。八龙漂泊知余几,三爵追随莫厌频。此会未应轻作别,梅花且醉腊前春。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纷纷渔舟子,疑若挽可拾。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胡宁饱羶香,忍视万鱼急。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寄谢漆园吏,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