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食延英责太平,小臣忧国思茫冥。
千秋鉴在开元录,十渐书留贞观屏。
莫笑戆愚如汲黯,无宁龌龊似陶青。
何时再见东都会,万国衣冠拱帝庭。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甄云卿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孙应时。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译文:
旰食延英责太平,小臣忧国思茫冥。
千秋鉴在开元录,十渐书留贞观屏。
莫笑戆愚如汲黯,无宁龌龊似陶青。
何时再见东都会,万国衣冠拱帝庭。
诗意:
这首诗词以咏史抒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境况的忧虑。作者以自己身为小臣的角色,思考着如何为国家尽职尽责,希望能为实现太平盛世做出贡献。他提到了历史上的成功典范,如开元和贞观时期,寄托了对这些盛世的向往和景仰。作者自谦地称自己愚钝,但他认为自己与古代伟人相比并不逊色。最后,他表达了对再次见到东都、见到万国衣冠拱帝庭的期望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作者以自己作为小臣的身份,抒发了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他通过引用历史典范,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期待和希望。诗中的自谦之辞显示了作者的谦逊和对古人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期望和自我激励。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索索夕风遒,渡瀼瀼朝露哀。啅雀袅寒枝,宿萤依败叶。眇然秋兴长,坐与江潮接。
此行莫拟几时回,此去应须到五台。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残斗我竹。
举头易见天边日,属目难逢山下村。行尽土粗仍石恶,望穷雨黑与云昏。此身何可数兹役,薄宦有谁能见存。章圣明朝还曲睹,信知缘契在空门。
旅迹飘然与俗分,动时高价逐新文。寄眠僧舍扃秋雨,牵梦家山隔海云。学慕丘轲方共语,道归杨墨任离群。名场好应同人举,垂拱明堂有圣君。
曩窥涉世方,白驹且场谷。平生漫岁晚,志尚向山木。返身观小丑,真成覆车犊。否臧太磊磊,从此更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