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欲求仁,取友必胜己。
寥寥云海乡,所幸有君尔。
胸蟠三万卷,智先三十里。
相与定诗盟,谁能执牛耳。
长身如病鹤,吟苦如蟋蟀。
顾此憔悴姿,痴生年八秩。
举世皆好竽,老夫方鼓瑟。
梅花莫笑人,茅檐炙朝日。
诗词:《和郑润甫提举见寄》
出门欲求仁,取友必胜己。
寥寥云海乡,所幸有君尔。
胸蟠三万卷,智先三十里。
相与定诗盟,谁能执牛耳。
长身如病鹤,吟苦如蟋蟀。
顾此憔悴姿,痴生年八秩。
举世皆好竽,老夫方鼓瑟。
梅花莫笑人,茅檐炙朝日。
中文译文:
出门追寻仁义,择友必胜过自己。
寥寥云海之乡,庆幸有你相伴。
心中蕴藏三万卷书,智慧超越三十里。
相互约定诗文盟,谁能担当起辅佐之责。
身体瘦削如患病的鹤,吟唱苦涩如蟋蟀。
看这憔悴的形态,痴迷已度过八十年。
世人都爱好竽琴,而老者却弹奏瑟琴。
梅花莫嘲笑人生,茅檐下烤着朝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写给郑润甫的一首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和学问的思考和追求。
诗的前两句“出门欲求仁,取友必胜己。”表明诗人出门追求高尚的品德,选择朋友时要优于自己。他认为友谊应该是一种相互超越的关系,通过结交优秀的朋友,可以共同提高自己。
接下来的几句“胸蟠三万卷,智先三十里。相与定诗盟,谁能执牛耳。”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他自称拥有三万卷书籍的知识,智慧超过了常人三十里。他与友人一起建立了一个诗文盟,希望能够共同掌握执牛耳的权力,即担当起辅佐之责的角色。
随后的几句“长身如病鹤,吟苦如蟋蟀。顾此憔悴姿,痴生年八秩。”描绘了诗人自己的形态和心境。他形容自己的身体像患病的鹤一样瘦削,吟唱时苦涩如蟋蟀。他以憔悴的姿态示人,表明自己对学问的痴迷已经持续了八十年。
接下来的两句“举世皆好竽,老夫方鼓瑟。梅花莫笑人,茅檐炙朝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选择和自信。他说世人都喜欢竽琴,而他却选择鼓瑟。这里的竽琴和鼓瑟都是古代的乐器,竽琴代表众人喜爱的普通事物,而鼓瑟则代表他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他告诫梅花不要笑人生,因为即使在茅檐下也能享受到朝阳的温暖。
整首诗词展现了诗人戴复古对仁义、友谊和学问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结交优秀的朋友来提升自己,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的痴迷和对自己选择的自信。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自己瘦削的身体和苦涩的吟唱,以及选择鼓瑟而非竽琴,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追求和态度。
整首诗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追求卓越的追求。通过与友人的交往和对学问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更高的境界。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运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