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太史滞留终不偶,中郎制作遂无施。
二千石禄今何有,四十车书昔漫知。
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挠暮年悲。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
皖城初得故人诗,
叹息龙媒踠壮时。
太史滞留终不偶,
中郎制作遂无施。
二千石禄今何有,
四十车书昔漫知。
海曲冷云埋拱木,
延州空挠暮年悲。
中文译文:
皖城初得故人诗,
叹息龙媒踌躇壮年时。
太史滞留终不幸遇,
中郎任职却无所施。
二千石俸禄今何在,
四十车书籍曾熟知。
海曲寒云掩埋拱木,
延州空挠暮年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之一。诗人通过挽辞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过去荣耀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篇,诗人登上皖城,得到了故人的诗作,使他回忆起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自己的壮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作为太史(官职)的滞留,表示自己没有能够得到合适的机遇和平台展示才华。而担任中郎(官职)也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成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现在失去的权势和财富,表达了对逝去荣耀的无奈和沧桑。过去的二千石(官职)的俸禄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昔日四十车(财富)的书籍也渐渐失去了他的关注。
最后两句描绘了延州冷寂的景象,海曲(指大海)上寒冷的云彩似乎淹没了拱木(指房屋),延州(地名)空荡荡地挠动着诗人晚年的悲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时光、失去机会和权势、荣耀衰落以及晚年孤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深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尽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了王安石个人在政治和官场上的遭遇与感受。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二八佳人宴九仙。华堂清静斗春妍。琼枝相倚妙无前。良夜黄云来缥缈,东风碧酒意留连。花间蝶梦想翩翩。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清名畏杨绾,故事问胡公。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仁言博哉利,献替有遗忠。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免葛藤丛里,
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得无鱼口厄,聊复雁门踦。齿脱心犹壮,秋清意自悲。平时郡文学,邓禹得三为。
尧舜相传自执中,一瓢赢得迈高风。白牛桥下沧浪水,应洗人间万古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