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道青冥外,跻攀剧箭飞。
朔风增凛冽,寒日减清晖。
使者手持节,征人泪湿衣。
此时仁杰意,心向白云归。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和仲巽过度云岭》
磴道青冥外,跻攀剧箭飞。
朔风增凛冽,寒日减清晖。
使者手持节,征人泪湿衣。
此时仁杰意,心向白云归。
中文译文:
陪伴仲巽穿越云岭,
行走在青色浩渺之外,
攀登如箭般陡峭的山道。
北方的寒风变得更加刺骨,
阳光也逐渐失去了温暖的光辉。
使者手中拿着节令,
征战的人们的衣衫被泪水湿透。
此时,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
仁杰怀着坚定的决心,
心向着那片洁白的云彩飘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仲巽穿越云岭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壮志凌云、不畏艰险的豪情。诗中描述了道路险峻,行进艰难,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朔风凛冽,寒日渐暗,给人一种严寒的感觉,增加了诗中情景的凄凉和紧张氛围。使者手中的节令象征着命令和使命,征人泪湿衣衫,表达了战争中人们的辛酸和无奈。然而,诗中也展示了仁杰(指杨仪)在困境中保持坚定意志的形象,他的心向着白云,象征着他的志向和追求高远的理想。整首诗意蕴含深远,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又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壮志凌云、坚持信仰的崇敬和赞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85
绿萝结石壁,垂映清芬堂。孤心在遥夜,当窗明月光。悲风何处来,吹我薄衣裳。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泠祗汝侵。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感念垂弧日,无成忽老衰。尚须庚登诺,可讳甲辰雌。但有散人传,难胜幼妇辞。呼兄张座右,言配蓼莪诗。
谪去房陵席尚温,回看北第已消魂。当时贺厦翩翻者,今日张罗不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