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刹迟留为觅船,欲凭一苇下长川。
磬传清韵每知晓,柏偃樛枝休问年。
末路风埃埋日月,故园松竹老云烟。
由来行止皆天定,遇坎乘流只信缘。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合州菩提院和严梦锡韵》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寺延迟离别船,
欲借一根苇草渡长川。
晨钟传来清雅韵,
柏树枝条不问年。
尘埃掩埋了太阳和月亮,
故园的松竹老去了云烟。
人的行止命中注定,
遇到困境只能顺应缘分。
诗意:
这首诗以离别之情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在合州菩提院与严梦锡别离时的心境。诗人迟迟不愿离开小寺,希望借一根苇草渡过长长的川流。清晨的钟声传来,带有清雅的韵律,柏树的枝条虽然苍老,却不问岁月的变迁。故园的景物被尘埃所掩埋,松竹老去了云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诗人认为人的行止都是命中注定的,遇到困境只能顺应缘分,体现了对命运的顺从和接纳。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小寺、苇草、晨钟、柏树、松竹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清晨钟声的清雅韵律和柏树枝条不问年龄的形象,与诗人的离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变迁。尘埃掩埋日月、故园松竹老云烟的描绘,将人的离别与时光的流转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命运的顺从和对缘分的信任,认为人的行止都是命中注定的,遇到困境只能顺应缘分。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笔触,表达了离别、时光和命运的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蓟北风烟空汉月,湘南云水半蛮边。寒为旅雁暖还去,秦越离家可十年。
万壑松声撼翠微,夜寒风露湿人衣。山翁踏月巡幽径,竹裹笼开鹤未归。
灵岳占佳气,琳宫閟宝衣。应祈符圣历,锡号焕皇扉。日月尧同数,讴歌启与归。伤心五云去,不见六龙飞。
好学今康鼎,施家古计研。旌麾更楚粤,翰墨过幽燕。晚厌三刀梦,归开九秩年。生荣没无憾,五福定谁先。
春从水际生,白石映浅濑。一舟何自横,玄寄倏与会。今日是何朝,亦恐鱼鸟怪。晓暾破宿雨,换岁无此快。柁工貌闲暇,一篙有三昧。夷犹我无心,上下听汝辈。断崖舂涛波。千古意不改。中流浸玻璃,绿净吾苦爱。林深故疎密,山远自明晦。隔江见人家,短篱护畦菜。蓑笠弄晚色,真乐
中年畏病杯行浅,晚岁修真食禁多。谢客杜门殊省事,一盂香饭养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