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周元吉提刑席上得雨韵三首》

西山忽作暮卷势,长蜺噀水驱炎晖。
雷车震动吹海立,火伞退避如鹢飞。
天公不惮翻覆手,客醉何惜淋浪衣。
云收暑退夜空阔,归路已觉星河稀。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周元吉提刑席上得雨韵三首》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山忽作暮卷势,长蜺噀水驱炎晖。
雷车震动吹海立,火伞退避如鹢飞。
天公不惮翻覆手,客醉何惜淋浪衣。
云收暑退夜空阔,归路已觉星河稀。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中的雨雪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袁说友在宴会上感叹自然力量的伟大和人生的无奈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西山卷起的暮色和飞瀑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威力。雷电的震动吹散了炎热的阳光,火伞如同鹭鸟展翅避开。诗人认为天公并不介意翻覆山川,而醉客又何必在乎淋湿衣裳。最后,诗人感叹暑天的云消散,夜空变得宽广,回程的路上星河已变得稀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西山忽作暮卷势"、"长蜺噀水驱炎晖"等,生动地描绘了暮色袭来和飞瀑奔腾的景象。通过雷电震动、火伞退避等描写,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无法抗拒的态势。最后两句"云收暑退夜空阔,归路已觉星河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节的感叹和对归途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具体细节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这首诗词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袁说友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的感悟。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

  • 《秋夜怀吴中》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 《朱子云园中观花》

    我鬓忽已白,君颜非复朱。花前一杯酒,不乐复何如?暮看枝上花,已觉不如早,富贵当及时,吾辈奈何老!我歌君起舞,竟日为君留。安知花无情,不解替人愁。长安二三月,花满上林中。祝君早得意,归辔听璁珑。

  • 《宿祁阳题县驿》

    垂垂白发老相催,末路崎岖毂又推。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休思往事骖鸾去,恍类前身化鹤回。行尽潇湘春林脉脉,故人惟有道边梅。

  • 《生查子》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擘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 《发大通》

    五更催发船无限,及此风收浪不生。何事渔舟亦争进,始知为利总营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