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卓省元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宓。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十堂堂一讲师,
平生矻矻鬓成丝。
紫阳道坦行来熟,
洛水源深向上窥。
身岂匏瓜常不食,
味耽昌歜有同谁。
旁人莫笑饥肠苦,
回颊甘香胜似饴。
诗意:
这位六十岁高龄的讲师,
一生奋斗,鬓发已经如丝一般白了。
他熟悉紫阳道,行走自如,
洛水的源头深埋,他仰望着上游的景色。
他不是常常吃着匏瓜,
而是享受着美味,和谁分享呢?
旁人不要嘲笑他的饥肠辘辘,
他的满脸笑容比蜜糖还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讲师,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品味。诗中的紫阳道和洛水都是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地方,通过描写这些地方,诗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诗中的主人公虽然年老,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对于紫阳道的熟悉和洛水源头的探索,展现了他对于世界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背景和行为,突出了他的智慧和学识。
诗的最后两句"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饱足和满足。虽然他并非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他从内心里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和喜悦。这种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于生活的满足,给读者带来了鼓舞和启示。
总的来说,《和卓省元韵》通过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智慧老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对于智慧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这首诗词充满了智慧和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北湖真大痴,丑拙人共憎。宿昔有鼻孔,不穿牯牛绳。亭亭僧伽塔,要以两脚登。折腰怕督邮,此事岂吾能。
一片虚凝鉴古今,持蠡难测几何深。十三华藏重重现,照彻微尘古佛心。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儿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郎省声猷蔼缙绅,看看步武到通津。合留北阙扶宸极,却向西溪整钓纶。愧我暮年方谢事,羡君闭岁便抽身。时贤莫把衰翁比,林一如君只一人。
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汉官新组绶,蜀国旧烟萝。剑壁秋云断,巴江夜月多。无穷别离思,遥寄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