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插黄花趁节宜,年华休向镜中悲。
已知和气回春谷,横管临风更一吹。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组诗篇。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乱插黄花趁节宜,年华休向镜中悲。
已知和气回春谷,横管临风更一吹。
诗意:
这组诗篇描绘了作者和他的弟弟一同登上魏文振亭园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园中的黄花和自己的年华逝去,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叹。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和气可以回春,通过吹奏横笛,他希望能够在自然风景中找到某种慰藉和宁静。
赏析:
这组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感受和情感。首两句"乱插黄花趁节宜,年华休向镜中悲"通过黄花和镜中映照的自己,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黄花象征着短暂的美好,镜中的自己则意味着岁月的变迁。诗人以自然景物与个人经历的对比,使诗词更具象征意义,传递了对光阴易逝性质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已知和气回春谷,横管临风更一吹"通过和气回春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寄托。和气象征着积极的态度和乐观情绪,回春则意味着重新焕发生机。通过吹奏横笛,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然风景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整个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忧伤和对积极态度的追求。整体而言,这组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内涵,凝练而意味深长。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