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子华兄寄酒走笔》

开壶绿酒金英满,走笔雕章锦段成。
不假陶潜篱下望,更判五斗涤烦酲。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和子华兄寄酒走笔》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开启青瓷壶,倒出绿色的美酒,酒中漂浮着金色的花瓣。他手持毛笔,在纸上写字,字迹如雕刻一般精美,形成了一幅锦绣的画卷。诗人称赞这种酒和他的笔墨之间的奇妙结合。

诗词的中文译文:
开壶绿酒金英满,
走笔雕章锦段成。
不假陶潜篱下望,
更判五斗涤烦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酒和书法为主题,展现了韩维对酒文化和书法艺术的赞美。诗人开启青瓷壶,倒出绿色的美酒,酒中的金色花瓣在其中漂浮,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同时,诗人手持毛笔,在纸上挥洒墨汁,字迹如雕刻一般精美,形成了一幅锦绣的画卷。这种酒和书法的结合,使诗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诗中提到"陶潜",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他以清贫自守、田园生活著称。诗人表示自己并不需要像陶渊明那样去观察田园景色,因为他已经在酒和书法的艺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寄托。

最后两句"更判五斗涤烦酲"表达了诗人对酒的赞美。"五斗"指的是一种容量单位,表示大量的酒。"涤烦酲"意味着酒可以洗涤烦忧和痛苦,使人心情舒畅。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酒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和子华兄寄酒走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酒和书法的美妙表达出来,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对快乐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 《戏效浪仙体》

    碌碌复碌碌,世事安可卜。马蹶轻四蹄,夔行矜一足。知守吾辙难,遑问羊肠曲。行行复何之,幽人在空谷。

  • 《春水番湖》

    春湖浩浩无津涯,银河之水天上来。波澜万顷清复浊,日光云影相昭回。雄吞宇宙何寥廓,欲度冥鸿势还却。南通海气北长江,月出东兮日西落。当时神禹别九州,彭蠡之泽居上流。千年人物余润泽,况乃雄秀光潜虬。洪涛如山驾楼栌,春风夜夜喧鼙鼓。谁是江湖归去人,扁舟范蠡随渔父。

  • 《晨起》

    晨起梳头嬾,披衣立草堂。雾昏全隐树,气暖不成霜。滩急回鱼队,天低衬雁行。新春犹一月,已觉日微长。

  • 《朱泽民山水歌》

    江山青青江水绿,市上何人吹紫竹。避暑宫前不见春,落花满地游麋鹿。千古江山列画图,朱侯解写咫尺烟模糊。扁舟依然在洲渚,应可自此归五湖。昔人去者今有无,昔人去者今有无?

  •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

    花开长恐赏花迟,花落何曾报我知。人自多情春不管,强颜犹作送春诗。

  • 《九日分韵得寒字》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贵阳而贱阴,於此亦可观。况於五阴后,苍龙挂高寒。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懽。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