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杉松斗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原题: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
惊秋镜里鬓边星,到处溪山皆洞庭。怒雨打莲欹沼绿,颠风掣竹过墙青。趁船紫燕辞芹渚,缩颈白鸥眠蓼汀。荷笠欲寻懒翁去,带些爽气入疎棂。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寂寂珠帘,凤楼人去箫声住。断肠诗句。彩笔无题处。花褪残红,绿满西城树。蘅皋暮。客愁何许。梅子黄时雨。
呼儿为我整乌纱,不是无心学孟嘉。要摘金英满头插,明朝还是过时花。
剑履崇刀笔,钧衡付蹶张。贾生年尚少,且去傅诸王。
先志承颜善养亲,束装骑马试为臣。酒肠天予浑无敌,诗律家传便出人。拥鼻高吟方自得,折腰奔走渐劳神。归来一笑须勤取,花发陈吴二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