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子瞻煎茶》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子瞻煎茶》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年来病懒百不堪,
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
水声火候犹能谙。

这些年来,病懒使我百般不堪,
但仍未放弃追求美味与甘甜。
煎茶的古老方法源自西蜀(现在的四川),
水声和火候仍然熟悉。

相传煎茶只煎水,
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
盐酪椒姜夸满口。

传说中,煎茶只需煮开水,
然而茶的特质依然有其独特的味道。
你可见闽中的茶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茶的事业,毫不知疲倦,
而北方的粗俗之人,茶的品味多种多样,
有盐、酪、椒、姜等各种口味。

我今倦游思故乡,
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
匙脚旋转秋萤光。

我如今疲倦地漫游思念故乡,
不去学习南方和北方的方式。
铜铛得到火焰,蚯蚓发出声音,
木匙旋转,秋天的萤火虫闪烁。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
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何时才能回到茅屋下,背靠炙火,阅读文字,
让儿子摘取枯竹,女儿煎制茶汤。

这首诗以煎茶为主题,表达了苏辙对茶的热爱和对传统煎茶方法的坚守。诗中他提到自己的病懒之态,但仍然追求芳甘美味,从而引出煎茶的古老方法和茶的独特魅力。他将闽中的茶品赞扬为天下高品,而北方的俚人则以各种方式享受茶的乐趣。最后,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对家庭和传统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对煎茶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家乡和传统的情感,以及对简单生活和真实体验的向往。它展示了苏辙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 《和孟世功二首》

    不是风标六岁除,閒中应是乐琴书。逢辰自合膺殊选,遁世何妨且隐居。已爱新诗如沈谢,更听高论似严徐。时来会有腾骧日,未许傍人笑问疏。

  •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

    范公才具济川舟,翰墨居然第一流。第向遗文窥远意,原言忧乐继前修。

  • 《登庐山》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 《别徐永元秀才》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

  • 《百花洲杂题》

    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 《水涨乘小舟》

    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只喜青山泻悬瀑,不知黄潦涨平畴。登途已厌频舆轿,得意何妨且榜舟。处顺安贫聊自适,未应坎止愧乘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