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
壮发已输尘外绿,衰颜漫到酒边红。
日斜归去人间世,却记前游似梦中。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和祖仁晚过集禧观》
妍暖聊随马首东,
春衫犹未著方空。
烟霞送色归瑶水,
山木分香绕阆风。
壮发已输尘外绿,
衰颜漫到酒边红。
日斜归去人间世,
却记前游似梦中。
中文译文:
温暖的春日,随着马蹄声东行,
春衣仍未穿上,四方依然空旷。
烟霞将美色送回瑶水,
山木散发芬芳环绕在阆风中。
豪情已然输给了尘埃之外的绿色,
衰老的容颜渐渐泛起酒红。
太阳斜斜西下回归人间,
却记得曾经的游历宛如梦境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和祖仁晚过集禧观》。诗人与友人祖仁晚一同游览集禧观,描述了早春时节的景色和自身的感受。
诗的开篇以温暖的春日气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祖仁晚一同前行的场景。诗人描述了自己尚未穿上春衣,四周依然空旷,暗示着早春仍带有些许寒意,大自然尚未完全苏醒。
接下来,诗人用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的描写,表达了早春时节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烟霞和瑶水相映成趣,山木芬芳的香气随着微风在空中弥散,给人一种和谐宜人的感觉。
然而,诗的下半部分转折出现了诗人个人的感受。诗人提到自己的壮发已经输给了尘埃之外的绿色,表达了年岁的增长和生命的消逝。衰颜漫到酒边红,暗示了诗人面对岁月的流转,颜容渐渐泛起酒红之色。
最后两句“日斜归去人间世,却记前游似梦中”,诗人回首前行的旅程,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太阳西斜,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人生的终结。然而,诗人却记得曾经的游历,仿佛如同一场梦境,暗示了岁月流转间的不真实感。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回忆,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老松如枯骸,短松覆儿发。城中薪价高,斤斧不进伐。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樵童出山暮,步拘挑新月。
非来非去亦非忙,所是凡为自短长。专志比徒归一等,谁知礼度畏三光。相传只要达真境,勿说辛勤却易伤。授得道心皆语默,四时八节顺阴阳。
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鼙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
平生酷爱渊明,偶然一出归来早。题诗信意,也书甲子,也书年号。陶侃孙儿,孟嘉甥子,疑狂疑傲。与柴桑樵牧,斜川鱼鸟,同盟后、归于好。除了登临吟啸。事如天、莫相谘报。田园闲静,市朝翻覆,回头堪笑。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