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鸿沟》

天下共知归汉德,东西那可限鸿沟。
虽令羽割大河水,分得人心两处不。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鸿沟》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天下共知归汉德,
东西那可限鸿沟。
虽令羽割大河水,
分得人心两处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分裂局面的反思。作者以天下共知归汉德的事实为开头,意指人们普遍认同归属于中原汉族的统治。然而,东西两地之间的鸿沟却无法限制。即使像羽毛一样将大河水割开,也无法真正分割人们的心意。

赏析:
《鸿沟》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对分裂局面的思考。诗中的"归汉德"暗指统一的中原政权,强调了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而"东西那可限鸿沟"一句,则揭示了分裂局面的困境。作者运用"羽割大河水"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即使分割了地理上的界限,却无法分割人们内心的归属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关切和对分裂的无奈。通过对鸿沟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意味,引发读者对于国家团结、分裂局面以及人心归属的思考。同时,作者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增加了诗词的艺术价值。

  • 《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 《无题》

    主圣如天忍弃遗,臣愚何地着孤危。白虹贯日殆虚语,中野履霜无怨辞。宝玦已随尸血浸,铁鞭未必鬼臂知。莫年一寸丹心在,却怪湘累有许悲。

  • 《过钱员外》

    为郎头已白,迹向市朝稀。移病居荒宅,安贫著败衣。野园随客醉,雪寺伴僧归。自说东峰下,松萝满故扉。

  • 《*心香 劝众师兄求乞残馀》

    物外飘蓬。馁在其中。蓦然闻、撞动斋钟。残馀求乞,祷告玄宗。念出家儿,无家地,道家穷。麻麦充餐,消灭尸虫。觉虚心、实腹和冲。婴儿跨虑,姹女骑龙。在虚无中,来无迹,去无踪。

  • 《留荆门蒙泉上三日无诗将去作二绝句谢之》

    我诗只在篮舆上,兀兀荒陂自语时。坐看飞云行看水,此时无我更寻诗。

  • 《妙庭观二首》

    云軿一去远难追,丹鼎埋光固不疑。承露仙人辞汉后,几重深杳隔瑶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