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风期恶,迟回一水滨。
村旗呈酒圣,庙鼓赛河神。
跃鲤曾惊网,饥乌不避人。
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洪泽阻风》是宋代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日风期恶,迟回一水滨。
村旗呈酒圣,庙鼓赛河神。
跃鲤曾惊网,饥乌不避人。
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洪泽湖畔一幅风景图。蔡襄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洪泽湖边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
赏析:
诗的第一句“今日风期恶,迟回一水滨”描述了当时风势狂暴,蔡襄迟迟无法返回洪泽湖边。这一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作者个人的遭遇,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诗的第二句“村旗呈酒圣,庙鼓赛河神”展现了洪泽湖畔的人文景观。村中的旗帜上展示着酒神的形象,庙中的鼓声仿佛在为河神举行比赛。这句描写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氛围,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庆典的热闹场景。
诗的第三句“跃鲤曾惊网,饥乌不避人”描绘了洪泽湖中的动物世界。跳跃的鲤鱼曾经惊动了渔网,饥饿的乌鸦却不畏惧人类的存在。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传达了动物们顽强生存的精神,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互动。
诗的最后一句“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表达了商人和工匠们常常来到洪泽湖畔,询问通往何处的路。这句诗将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突显了洪泽湖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言,展示了洪泽湖的壮丽和丰富多彩的一面。同时,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神灵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蔡襄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关注。
结字清而峻,用笔精而稳。虽笺以粉,而墨迹犹未损。公之功名,予固未暇论。而所谓书法,要必有所本矣。
魏紫千葩压曲栏,问君何似檐头看。城西更有芳菲地,旧约重寻莫作难。
海印发光,照然如日。曾对大元圣主,默说不二法门。默而说,说而默。中兴大仰丛林,天下第一法窟。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浮生苦恼。尘世忙忙何日了。一旦无常。福致他人业自当。君还省悟。弃舍冤亲寻出路。万事都休。性命之中子细搜。
邯郸枕上梦回身,景照窗前醉卧人。山别是天迟放晚,鸟知何世早呼春。乾坤大事三缄外,湖海清交一笑新。山去莫嫌来往密,免教云树两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