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後湖晚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後湖晚坐》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黄昏时在後湖静坐的情景,并抒发了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境遇的深切感悟。

诗词中有两个主要的景物,即湖水和城市。湖水清澈明亮,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城市却显得荒凉寂静,宛如一座无人居住的山峰。这种对比给人以深思,似乎在暗示人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应该更多地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中还描绘了一片青林,没有边际,给人一种广袤无垠的意境。在这片林中,有一只白鸟,它不受拘束地自在飞翔,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闲适和自由。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中的生灵的赞叹和向往,也暗示了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的境遇和心情。作者自称"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意味着他在江湖之上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然而,他并不追逐功名,而是静坐湖畔,目送归雁飞往远方,坐待暮鸦归来。这种态度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境遇,表达了对自然纯净、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名利浮华的淡漠态度。它诗意深远,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鼓励人们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 《上帅漕闵雨十首》

    羸然一老翁,一病一伤和。寒暑不可测,奈此根本何。

  • 《偈颂一百零四首》

    铁团栾,无缝罅。上下三指,彼此七马。德山临济,眼见如盲,云门赵州,口说如哑。拄杖子,忍俊不禁,等闲捉败。休休尽法恐无民,且放天寒赦。

  •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 《蝇》

    乘炎出何许,人意以微看。怒剑休追逐,疑屏漫指弹。与蚊更画夜,共蜜上杯盘。自有坚冰在,能令畏不难。

  • 《赠女仙》

    水思云情小凤仙,月涵花态语如弦。不因金骨三清客,谁识吴州有洞天。

  • 《别李谱》

    尊前路映暮尘红,池上琴横醉席风。今日别君如别鹤,声容长在楚弦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