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只俄得小於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虎斑猫》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百丈慵参老野狐,
一只俄得小於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
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
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
从此书堂不闭厨。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一只虎斑猫为主题。诗中描绘了猫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猫的独立和自由的本质,以及与人类的亲近和共处之情景。诗中还涉及到书堂和厨房,暗示了猫与人类生活的交融和共同的生活空间。
赏析: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只虎斑猫的形象和性格。虎斑猫被形容为百丈高的老野狐,以及一只突然出现的小于菟(即小于猫)。虽然猫听到豺狼的声音也会畏缩,但它对捕食老鼠的能力却是自信满满,毫不怯弱。诗中表达了猫的独立和自主的态度,它不屈服于豺狼的声音,自由自在地生活。
诗中还描绘了与道士和童子的互动场景,道人与猫常常一起坐在一起,而童子则喜欢和猫一起玩耍,编织着它的胡须。这种描绘展示了人与猫之间的亲密关系,猫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他们共同分享书堂和生活空间。
最后两句描述了猫的外貌特征,它的毛皮柔软而有光泽,新染的黄色宛如蜡状。这种描写表达了猫的华美和高贵之处,也暗示了猫在书堂中的重要地位。"从此书堂不闭厨"这句话意味着猫在书堂中自由自在地出入,与人类共同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只虎斑猫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表达了猫的独立自主和与人类的情感纽带。通过对猫和人的互动描写,展现了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共处关系。这首诗词既展现了猫的灵动和自由,又表达了人与猫之间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受。
疾雷将雨风怒号,夜半破屋声嘈嘈。平明野水一犂满,浮云忽散青山高。三湘归来故清绝,半载何事徒捐劳。可怜辜负春已晚,莺老花残空濁醪。
秦军未解邯郸围,燕丹新自秦城归。仰天叩心发长叹,燕山六月寒霜飞。质子当年苦拘迫,马为生角乌头白。归来倾国思报仇,不知谁是桥边客。忽闻燕市多侠徒,时相哭泣时欢呼。百金求得赵七首,千里献将燕地图。慷慨于期头在箧,落日征车犹未发。声断谁知筑里心,歌残试看冠中发。
老病难持绣佛斋,田翁泥欲与之偕。凤凰渺渺翔千仞,牛马区区辨两涯。骥尾传林劳附见,蛾眉班不待推排。得君小住为佳耳,姑置闲谈叙别怀。
当欢有余乐,在戚亦颓然。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市廛。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
丰隆赐美味。受嚼方呥呥。鹿鸣吐野华。独食有何甘。
邮亭折尽为分携,争得长条拂地垂。何似竹篱茅舍畔,新年不减旧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