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青衫仍隐居,晚抛环堵就安舆。
生刍忽改烝尝地,函丈空悲讲解余。
弟子玙璠相照耀,儿孙松桂共扶疏。
我来恨不瞻遗老,空怪乡邻尽读书。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胡长史祠堂》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首青衫仍隐居,
晚抛环堵就安舆。
生刍忽改烝尝地,
函丈空悲讲解余。
弟子玙璠相照耀,
儿孙松桂共扶疏。
我来恨不瞻遗老,
空怪乡邻尽读书。
中文译文:
白发人穿青衫仍隐居,
晚年丢弃权势来安度。
生活的饮食突然改变,
住宅变得空荡悲凄。
学生们玙璠相互辉映,
子孙们共同扶持疏弱。
我来到这里懊悔未能早日见到令人敬爱的老人,
空惋惜乡邻们竟然都读书。
诗意:
《胡长史祠堂》是苏辙用以表达对胡长史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的诗词。胡长史是苏辙的老师,也是他的恩师,诗中表达了苏辙对胡长史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苏辙晚年隐居的情景,他放弃了官职和权势,选择了安静的生活。他的生活变得简朴,食物也从以前的上等变成了粗糙的食材。他的住处空荡荡的,似乎回荡着失落和悲伤之情。
然而,苏辙的学生们和子孙们都在他身边,彼此相互照应和扶持。他感到遗憾的是,自己来到这里时已经无法与胡长史相见,同时感到惊讶的是,乡邻们都在读书,对知识的追求让他感到惋惜自己错过了与胡长史共同学习的机会。
赏析:
《胡长史祠堂》表达了苏辙对胡长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己晚年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胡长史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师长的感激之情。
诗中的情感转折很明显,从一开始对苏辙晚年隐居生活的描写,转向对胡长史的怀念和遗憾。通过这种转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选择隐居生活的内心挣扎和对胡长史的敬爱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苏辙晚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胡长史的敬仰之情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胡长史的怀念和自己内心的矛盾情感。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辙的才情,又表达了他对胡长史的感激和敬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迟迟昼景转庭除,似觉今朝化日舒。印篆旋添香晷刻,绣床暗积线工夫。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山作危梁千尺横,一天金泛月波清。幽禽不复惊棋响,深谷犹能答斧声。塔坏尚余鸿雁意,井荒谁放辘轳鸣。试将比较天台景,只欠璁珑琪树英。
御柳梢头晚不风,官梅面上雪都融。如何阊阖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十里沙河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鳌山不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