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胡人牧》

牧羊山下动成群,啮草眠沙浅水滨。
自免触藩羸角困,应无挟策读书人。
毡裘冬猎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计不赢衣食足,土风犹似茹毛纯。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胡人牧》是苏颂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胡人在牧羊山下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朴素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胡人牧,牧羊山下动成群,
啮草眠,沙浅水滨。
自免触藩羸角困,
应无挟策读书人。
毡裘冬猎千皮富,
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计不赢衣食足,
土风犹似茹毛纯。

诗意:
《胡人牧》描绘了牧羊山下的胡人生活,展现了他们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描绘胡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们不受世俗束缚的状态,表达了对纯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还表达了胡人过着贫困但自足的生活,以及他们与世无争、不事读书的态度。

赏析:
《胡人牧》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牧羊山下的胡人生活场景。诗中的描写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如牧羊成群、啮草眠卧、沙滩浅水,给人一种宁静、宜人的感觉。通过描述胡人不受藩篱羸弱的困扰,以及他们不以读书为事的态度,诗人对胡人的生活态度进行了赞美。诗词朴实无华,语言简练,构思巧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过于功利与世俗的人们提出了一定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胡人牧羊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纯朴生活的赞美,并对过于功利与世俗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状态的独特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和张功父梦归南湖》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桃李能言春满坐,向人犹自诉霜寒。

  • 《雁山》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 《竹房》

    三茎曲与两茎斜,径直门风八字开。拟向翠微寻路入,知他赚却几人来。

  •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 《德回上人写予真求赞》

    非律非禅自在身,免丁不纳没公凭。明知未是庞居士,且可题为破戒僧。

  • 《幽居院》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