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邻晚岛,环堵背寒岗。
片月通萝径,幽云在石床。
客游抛鄠杜,渔事擬沧浪。
管乐非吾尚,昂头肯自方。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湖山小隐》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湖山之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衡门邻晚岛,环堵背寒岗。
片月通萝径,幽云在石床。
客游抛鄠杜,渔事拟沧浪。
管乐非吾尚,昂头肯自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湖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隐蔽的地方。诗人通过描写衡门邻近晚岛,环绕着堵墙和背风的寒岗,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中,诗人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照亮了通向萝径的小路,幽云似乎躺在石床上。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诗中还提到了客游抛弃了鄠杜(指世俗的事物),而将自己的心思放在渔事上,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追求。诗人表示不喜欢管乐,意味着他不追求世俗的享乐和名利,而是选择昂首向前,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湖山之间的隐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态度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自由的心境,展示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庭院春日迟,风回翠鸾舞。谁倚玉阑干?摇动燕脂雨。
俗情如絮已泥沾,因病偷闲意属厌。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灰藏榾柮多时暖,雪压蔓菁满意甜。温饱闭门吾事办,异时书判指如签。
碧港虽通邑,红尘不到门。桑麻唐社门,鸡犬晋桃源。山远云千点,天宽月一轩。居人非隐者,吾欲叫东园。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垧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病起复惊春,携筇看野新。水边逢钓者,垅上见耕人。访彼形容苦,酬予家业贫。自惭功济力,未得遂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