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闻嗟叹无知已,定要携琴过浙东。
莫讶醵樽俱草草,只因束担去匆匆。
竹筛夜影千竿月,荷送湖香万朵风。
早晚我寻京口戍,子归或遇半途中。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湖亭夜饮会别友人》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次听到他无知地叹息,
我就决定要带着琴去浙东。
不要惊讶,我们匆忙地离开,
只因为我们要背负行囊。
竹筛下的月光在夜晚投下千条影子,
荷花随风传递湖水的芬芳。
我会在早晚去寻找京口的边塞,
你也许会在归途中与我相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夜晚的饮会别离场景。诗人在与友人共饮之时,听到他叹息无知,于是决定离开,携琴前往浙东。诗人并不惊讶于友人们的匆忙离去,因为他们都背负着行囊,急于前行。夜晚的竹筛下,月光投下千条影子,湖水中荷花随风散发出芬芳。诗人表示,他将在早晚去寻找京口的边塞,而友人也可能在归途中与他相遇。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饮会别离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感受和景物的形象,传达出一种离别与追寻的情感。诗中的词句简洁明了,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不解其意的无奈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想要追求知识和远行的决心。通过对竹筛、月影和荷香的描绘,诗人将夜晚的幽静与美好与读者分享,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中与他相遇的期待,给诗词留下了一丝未卜的情感,增添了一丝悬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追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和远方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之情。通过诗人对夜晚景物的描绘,给予读者一种美好而深沉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
日转西轩小雾开,羲皇高兴伴风来。层云气润犹蒸礎,残电光微不应雷。曲沼清浑鱼对躍,暮簾明灭燕双回,凭高更结京华恨,魂绕梁园旧吹台。
可笑禅流错用心,或思或罢两追寻。穷年费煞精神后,陷入泥途转转深。
丘壑性所乐,诗书老自娱。谭惟听两部,贫不种千奴。岁月柯间蚁,功名水上凫。平生五车读,留得付诸孤。
万仞冈边去路长,道人采药试丹方。弈枰谁解争高著,仙乐时闻按大凉。日落塔头云气紫,雨余山脚藓痕苍。年深洞古无尘迹,惟有先后御墨香。
一迹无余万籁沈,峦光月色共深深。谁知尚有些儿闹,龙在霜枯木里吟。
中庭淡月照三更,环堵翛然表裹清。深夜欲眠眠未得,一溪秋水枕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