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湖西杂感诗》

湖波冷淡绝纤尘,满目云山是四邻。
一径草深人不到,竹床蒲扇养天真。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诗词:《湖西杂感诗》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圆

湖波冷淡绝纤尘,
满目云山是四邻。
一径草深人不到,
竹床蒲扇养天真。

中文译文:
湖水波浪冷静,几乎没有尘埃的痕迹,
四周满目皆是云和山,
一条小径草木葱茏,人迹罕至,
竹床、蒲扇滋养着纯真的心灵。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湖西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湖水平静而清澈,没有丝毫的尘埃,周围是连绵不断的云雾和山峦。在这片幽静的景色中,一条小径被茂密的草木覆盖,很少有人走到这里来。作者以竹床和蒲扇作为象征,表达了追求心灵纯真和平静的愿望。

赏析:
《湖西杂感诗》通过对湖泊和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佛教僧侣释智圆的清静心境。诗中的湖波冷淡,没有尘埃的痕迹,表现了作者对于宁静和纯净的向往。满目的云山象征着湖西的自然景观,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一径草深人不到,表明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与现代社会的喧嚣相比,更显得宁静与隐逸。而竹床和蒲扇则象征着简朴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养护着作者内心的纯真和真诚。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湖西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象征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纯净和心灵安宁的追求,展现了佛教文化中的清静与隐逸的理念。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觉,让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感受到一份宁静与纯净的美好。

  • 《社饮》

    东作初占嗣岁宜,蚕官又近乞灵时。倾家酿酒无遗力,倒社迎神尽及期。先醉後醒惊老惫,路长足蹇叹归迟。西村渐过新塘近,宿鸟归飞已满枝。

  •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

    周王甲子旦,汉后德阳宫。洒瑞天庭里,惊春御苑中。氛氲生浩气,飒沓舞回风。宸藻光盈尺,赓歌乐岁丰。

  • 《送李尚书镇滑州》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 《丙子丁丑年避难南山之西坑今春投北山两雪窦》

    西坑曾避难,今又一西坑。十有四年梦,两番多事惊。天乎存老息,地亦定前名。何动不关命,怡然心气平。

  • 《再和二首》

    应为开门近太清,故携歌管逐双旌。酒逢欢后宁论量,语到真时不属情。木叶吟风千籁作,菊丛含雨万珠明。知公几案常丰暇,诗思如泉日夜生。

  • 《寄模上人》

    林下逢支遁,人疑是宿生。病怜诗力减,老觉世缘轻。短发吴霜净,归心剡雪明。相思听猿夜,幽梦隔重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