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湖庄述怀》

门无宾客愧朋侪,冷淡何人谅此怀。
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闲沽酒不安排。
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
方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湖庄述怀》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怀抱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门无宾客愧朋侪,
冷淡何人谅此怀。
随意作诗无唱和,
等闲沽酒不安排。
每扶短杖行方稳,
欲泛扁舟计未谐。
方得庐山与彭蠡,
不论晴日杂阴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曹彦约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门无宾客愧朋侪”,意味着诗人的门庭冷落,没有宾客前来,他感到对朋友们的亏欠和羞愧。他的孤独和冷淡使他产生了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感受的怀疑。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在诗作和饮酒方面的态度。他说:“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闲沽酒不安排”。诗人感到自己的诗作无人赏识,没有人欣赏他的才华,而且他对饮酒也没有过多的安排,没有人与他共享欢乐。这种随意和冷淡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对生活的淡漠。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走的稳定和对船行的向往。他说:“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这里的“短杖”表示诗人步行时所扶的拐杖,他在行走中显得稳重自若。而“扁舟”则代表着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但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因为他的计划和现实不符。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最后两句写道:“方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庐山和彭蠡都是美丽的风景名胜,但诗人并不在意天晴或阴霾,他对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感兴趣。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他的关注点不在外在的名利和光环上,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体验和思考。

总之,曹彦约的《湖庄述怀》通过简洁、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追求自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和环境的变化,他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平静和深度。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怀古题雪十首·伊川门雪》

    定夫中立希贤士,事师河南程叔子。门外雪深三尺绝,假寐觉来犹在此。口生铁石为肺肝,心欲求道宁知寒。他年传授称高弟,不愧芳名千万看。

  • 《颂古一○一首》

    灵然不涉古来今,三界都卢一点心。槛外桃花春蝶舞,门前杨柳晓莺吟。

  • 《句》

    绛英琼粒傲霜前,冷落池台亦自妍。

  • 《卜算子(题徐仙亭)》

    流水一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竹摇清影。往古与来今,休用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挂遥山冷。

  •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

    闭关饶着一丸泥,我亦前扳更后跻。四海弟兄君看取,苛风不断雁行齐。

  •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