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宫凭风回,两岸闻锺声。
百里见秋毫,构云有高营。
化城若化出,仰攀日月行。
像视大江奔,众山遥相迎。
大江蟠镶根,旋流自成浪。
却略罗翠屏,秀色各异状。
楞伽海中山,迥出霄汉上。
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回自。
惜哉不得往,侧坐渺难望。
拥掩难恕宥,意欲铲叠嶂。
登临独无语,一望一怊怅。
忽忆少年时,孤屿坐题诗。
空怀焉能果,唯有故人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曾宫凭风回,两岸听钟声响。
百里看到丝毫,构建云有高营。
化城建化出来,仰面攀登日月运行。
像看大长江投奔,众山遥接。
大江蟠镶嵌根,旋转流自成浪。
退罗翠屏,秀丽的景色各不相同情况。
楞伽海中山,尉迟迥出云霄上。
中有没有死庭,天龙全部回自己。
可惜不能去,侧坐很远难望见。
拥有掩盖难以原谅,想铲叠嶂。
登临只有无语,一个希望一个内心惆怅。
忽然想起少年时,孤立岛屿坐题诗。
怀念他能成功,唯有故人知。
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
齿落发斑儿亦老,志衰力惰我宁悲?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
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高树滴残雨,丛芦生夕风。惰游贫有自,老钝学无功。岁月诗编里,江湖旅色中。烟村系船处,邂逅得渔翁。
狂胆轮囷欲满躯,面麾谁悯滞江湖?青衫曾奏三千牍,白首犹思丈二殳。龙虎翔空瞻王气,犬羊度漠避天诛。何时冒雪趋行殿,香案前头进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