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话道》

清净无营即自由,神仙何必待人求。
秦皇多诈死犹讳,汉武穷兵老未休。
巨费漫悲徐市药,怪书空验少翁牛。
须知方寸真元意,不在层城十二楼。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话道》是夏竦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清净无营即自由,
神仙何必待人求。
秦皇多诈死犹讳,
汉武穷兵老未休。
巨费漫悲徐市药,
怪书空验少翁牛。
须知方寸真元意,
不在层城十二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夏竦对于自由和追求真实之道的思考。诗人认为清净无欲才能自由自在,不需要依赖他人或神仙的庇佑。他通过对历史上的秦皇和汉武的反思,指出他们的虚伪和战争的无休无止。诗人提到了徐市药和少翁牛,暗指了封建社会中虚假的炼丹术和迷信的神话传说。最后,诗人强调真正的修炼在于心灵的修持,而不是在高楼大厦中。

赏析:
《话道》以简练而深刻的言语表达了夏竦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所言的清净无营即自由,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摆脱物质束缚的意愿。诗人以秦皇和汉武的历史典故,暗示了权力的陷阱和战争的荒谬,提醒人们要警惕虚伪和战争的危害。诗中对徐市药和少翁牛的提及,则讽刺了社会中盲目追求神秘力量和迷信信仰的荒谬行为。最后,诗人以"方寸真元意,不在层城十二楼"来强调内心修炼的重要性,与世俗的权力和物质无关,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升华和超越。

整首诗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人生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思考。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点题和讽刺,诗人提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和迷信的修行观念,强调内心的清净和真实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诗词的深意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宋代诗词中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 《芹斋诗》

    春风芹下足迟留,白鸟平田忆旧游。阅尽轩裳还过眼,读残书卷复于头。偶逢隐几何须问,不到投簪便拟休。平世声名如皦日,欲将何地置巢由。

  • 《别希颜》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元气无奇耦,鱼跃茑自飞。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 《句》

    名利有危机,老于农圃宜。

  • 《上知府鲍少卿》

    五福三朝客,同年想少存。立功从太祖,卧里见曾孙。易进因仁政,难休为帝恩。权临二陕重,官处九卿尊。烟翠甘棠柳,风清画戟门。四门潜遂意,百吏动惊魂。不病轻丹灶,无愁鄙酒樽。出衙清道路,在宅素盘飧。上马身犹健,看书眼未昏。狱空时拥旆,多谢到山村。

  • 《踏云行 先祖兄弟四人,因唐末去山东,一居》

    祖住云阳,嵯峨山下。自来生计之乎者。却因唐末去东牟,到今三百馀年也。数世哀荣,不堪重话。我今因遇家缘舍。水云游历入潼关,超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