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
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
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画鱼歌(湖州道中作·)》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寒水落鱼在泥,
短钩画水如耕犁。
渚蒲拔折藻荇乱,
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
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
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
插竿冠笠惊鹈鹕。
岂知白挺闹如雨,
搅水觅鱼嗟已疏。
诗意和赏析:
《画鱼歌(湖州道中作·)》描绘了苏轼在湖州道中观察渔民捕鱼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渔民的钓鱼技艺和鱼群的反应,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和自然界的熟悉和理解。
诗的开头写道:“天寒水落鱼在泥”,揭示了冬天水温下降时,鱼儿会藏匿在泥中。接着,“短钩画水如耕犁”,描述了渔民使用短钩在水中划过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渔民的钓鱼技巧。
下一节描写了渔民的钓鱼过程。渔民把渚蒲拔起,藻荇纷乱,意味着他们的钓竿扰动水中的水草,使鳅鲵不再隐藏。接着,作者质问:"此意岂复遗鳅鲵",表达了对渔民技艺高超的赞叹,意味着他们能够巧妙地捕捉到隐藏的鱼儿。
随后,诗中描写了渔民的技巧和运气的对比。有时候,渔民的一击可能无功而返,“偶然信手皆虚击”,表达了渔民在钓鱼时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不辞劳苦,为了能够钓到鱼,付出了几万次的努力。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一次成功的钓鱼,一条鱼的咬钩引起了整个鱼群的惊慌,虾蟹们忙乱地躲避,甚至误跳掷。这一景象展示了渔民技艺的高超和钓鱼的刺激性。
最后一节将视角转向渔民和他们养鱼的经验。渔人养鱼如同养雏鸟,他们像养育幼鸟一样细心照料着鱼儿。当渔民插上竿、戴上冠笠时,惊起了水边的鸬鹚。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扰动会引起水面的白挺(指鱼类)惊扰,从而破坏了捕鱼的机会。最后一句“搅水觅鱼嗟已疏”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的生活方式和渔业技术的赞叹,同时也带有一丝感叹之情。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腻的形象,展示了渔民捕鱼的技艺和经验,以及鱼群的反应和水面的波澜。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赋予诗中的渔民和鱼儿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感悟和思考。
该诗描绘了渔民捕鱼的技巧、渔业的艰辛和运气的变幻,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界和生活的深入思考。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观察者和思考者的才华。
醉倒南山卧白云,满天诗思不胜春。黄鸡白酒真堪乐,谁道蓬蒿有此人。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岂惟鏖臮兰,直欲封狼居。万乘久巡狩,两京尽丘墟;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
屐齿遍庭深,时为拥鼻吟。微风引竹籁,斜月转花阴。静赏应难极,孤怀自不禁。苍然小池上,烟露达青岑。
今岁度元宵,随分点些灯火。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客来草草办杯盘,__杂蔬果。休羡暗尘随马,与银花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