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虽周遍,标方必在西。
一心无彼此,九品自高低。
久别情无奈,重旭路不迷。
依凭法藏愿,名字欲先题。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怀安养》是宋代释文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净土虽然遍布在四周,但是标志性的方位必然是在西方。心无分别彼此之间,九品众生自有高低。长时间的别离情感无奈,但是再次见到旭日,路途将不再迷茫。依靠法藏的愿望为支持,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先被铭记。
诗意:
《怀安养》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教净土思想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述了净土无处不在,但最高境界的净土在西方。诗人提到了心无分别的境界,表示修行者应当超越相对、分别的观念,将众生自身的境遇与他人区分开来。诗中还表达了对长时间别离的感叹,但同时也寄望于再次见到旭日,指引自己不再迷失。最后,诗人依靠法藏的愿望和自己的名字希望能够被先题记,抒发了对名誉和成就的渴望。
赏析:
《怀安养》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对净土和修行境界的向往。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遍及四周的净土与最高境界的净土对立起来,突出了修行者追求极致境界的心态。诗中的“一心无彼此”表明修行者超越了个体与他人的差别,达到了超越相对的境界。诗人对长时间别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修行者对于重逢的渴望和对于迷失的恐惧,展现了人情纷扰中的苦闷与追求。最后,诗人的愿望和对名字的期待,展示了修行者对于成就和名誉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个体存在的渴望和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寓意的手法,表达了修行者对净土和极致境界的向往,以及对重逢和个体存在的追求。它呈现出佛教思想中的超越和追求的精神,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人情味道,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