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怀林维国二首》

尚记升堂拜母时,满前儿女竞牵衣。
凤雏想见今成立,雁序遥闻已奋飞。
身后声名终不朽,家傅诗礼足相辉。
伤心白下金陵道,无复班荆话昨非。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怀林维国二首》是刘宰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怀念林维国(上)
怀念林维国(下)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刘宰怀念林维国的情感。林维国是刘宰的母亲,诗中描绘了刘宰上堂拜母的情景,以及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庭的珍视,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刘宰回忆起自己上堂拜母的时刻,形容儿女们竞相牵衣以示敬意。这一场景展示了家庭的和睦与孝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长辈的尊重和孝道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人用凤雏和雁序来象征自己家族的兴旺。凤雏是指家族中的后代,雁序则代表着家族的声誉和荣耀。通过这种意象的运用,刘宰表达了自己对家族兴盛的期望,同时也传达了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刘宰表达了自己对家族声名不朽的信心。他将自己的父亲描述为家族的傅训者,傅训是古代负责教育子弟的职位,也代表了家族的文化传承。作者相信家族的声名将长存于世,并与父亲的教诲相辉映。

最后两句表达了刘宰对金陵道和班荆的思念。金陵是南京的古称,班荆则是指班固和荆轲,两者都代表了刘宰对历史的怀念。这种怀旧情感也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留恋。

总的来说,刘宰的《怀林维国二首》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这首诗词凝聚了家庭、亲情、传承和历史回忆等多重主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 《和黎德升赠别》

    朱弦无繁声,大羹有至味。人惟不苟同,终亦不苟异。咸戒咸其腓,贲取贲其趾。出处进退间,当思古人齿,嗟予何为者,涉世聊复尔。来从吴尽头,直到蜀筑底。赫日青石裂,凄风黄叶委。道旁几揶揄,得已犹不已。君如细柳军,坚壁阅儿戏。又如渥洼马,超轶不受絷。客窗日相从,肝胆

  • 《圆通大士赞》

    足蹈双莲洒杨柳,面目端严世希有。梵音妙音海潮音,祗这而今谁动口。

  • 《元旦试笔》

    闻道黄河彻底清,千年气数此分明。尧民商耇浑蹉过,输与钱生见太平。

  • 《室思》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 《读宛陵先生诗》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链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

  •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