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还山贻湛法师》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返山修行、追求内心净化的心愿,并将自己的学问与修行心得,以及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以与法师湛相互交流与献礼。
中文译文:
幼时就听闻人没有永生的身体,常常想要观察自我的存在。
但心迹的实现很少,往往糾纏于尘世的种种崎岖曲折。
归途时,重回早年的深山壑,偶然与湛法师为邻而有幸。
他以微妙的佛法指导我,使我结下了追逐清净的种子。
烦恼业已顿然舍弃,对山林的感情转为深浓。
在朝阳中来问疑难的佛法问题,在夜晚中交谈清真的佛理。
他的文墨之妙已称作古代所罕见,词华之美惊艳世人。
禅房内隐匿着虚静的氛围,花药连年生长在冬日与春天之中。
平石上摆放着琴和砚,泉水洒在衣巾上,净化心灵。
想要了解冥灭的深意,只需在朝夕中与海鸥亲切相伴。
诗意和赏析: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返山修行和清净心灵的向往,他希望通过与湛法师的交流,了解佛法的奥妙,并在深山中摆脱尘世的烦恼,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净化。他形容了法师的学问和修行心得,以及禅房中的虚静与美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景慕和对真理的追求。全诗以自然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孟浩然个人修行的愿望和渴望。整篇诗意深远,从尘世转向山林的情感流露,使人感受到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平淡,表达了修身养性、超脱尘世的追求。
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烦君临问我何堪,剩欲从君十日谈。老退不应称敏捷,颜苍宁复借红酣。世间公器毋多取,句里宗风郤饱参。陋巷远孙还好学,未容光禄擅东南。
虚空借得作身,万象相随为伴。纵横人道十成,点检谁知一半。看看青山峥嵘,白云零乱。里许牧童归未归,铁牛一掣金绳断。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风景初不殊,川途忽修阻。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