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室归来自冷冰,矜持笔砚更非能。
假令一笑人间事,大似当年碧眼僧。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还书室》是宋代文人李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净室归来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书房中归还书籍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净室归来自冷冰,
矜持笔砚更非能。
假令一笑人间事,
大似当年碧眼僧。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回到安静的书房,归还书籍的情景为主题。净室归来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回归宁静的感觉。诗人自我调侃地说自己虽然端庄自持,但并不具备能够写出动人人间事的能力。最后两句通过比喻,将作者自己的情态与当年的碧眼僧相对照,展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归还书籍的场景,通过对自己的描述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一种对安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首句“净室归来自冷冰”通过“净室归来”一词,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的书房中。冷冰的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书房的清冷氛围,与归来的动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第二句“矜持笔砚更非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我怀疑和自嘲。矜持一词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保守和拘谨,而“笔砚”则象征着写作的工具,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我质疑的情绪。
最后两句“假令一笑人间事,大似当年碧眼僧”,通过对比作者自己与碧眼僧的形象,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身的自嘲。碧眼僧被用来代表过去的时光和某种理想化的形象,而作者则通过“假令一笑人间事”的表达,暗示自己无法达到碧眼僧那样的开朗和豁达,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回到书房归还书籍的情景,通过自我调侃和对过去的向往,表达了对安静、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春江波面浑,春岸卢芽嫩。不见木兰舟,羞带骈枝杏。轻绡_泪痕,急雨冲花阵。暗祷紫姑神,觅个巴陵信。
晚境惟于闭户宜,出门惟有病相随。四方虽是男儿志,莫忘柯山在莒时。
舞姬初试薄罗衣,趁蝶随蜂玩午晖。各折一枝入深院,欢声赢得绣球归。
华亭有珍禽,毛丰而骨细。他日上隋渠,为我致清唳。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君御狐白裘,妾居缃绮帱。粟钿金夹膝,花错玉搔头。离别生庭草,征行断戍楼。蟏蛸网清曙,菡萏落红秋。小胆空房怯,长眉满镜愁。为传儿女意,不用远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