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还书室》

净室归来自冷冰,矜持笔砚更非能。
假令一笑人间事,大似当年碧眼僧。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还书室》是宋代文人李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净室归来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书房中归还书籍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净室归来自冷冰,
矜持笔砚更非能。
假令一笑人间事,
大似当年碧眼僧。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回到安静的书房,归还书籍的情景为主题。净室归来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回归宁静的感觉。诗人自我调侃地说自己虽然端庄自持,但并不具备能够写出动人人间事的能力。最后两句通过比喻,将作者自己的情态与当年的碧眼僧相对照,展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归还书籍的场景,通过对自己的描述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一种对安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首句“净室归来自冷冰”通过“净室归来”一词,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的书房中。冷冰的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书房的清冷氛围,与归来的动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第二句“矜持笔砚更非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我怀疑和自嘲。矜持一词暗示了作者对自己的保守和拘谨,而“笔砚”则象征着写作的工具,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我质疑的情绪。

最后两句“假令一笑人间事,大似当年碧眼僧”,通过对比作者自己与碧眼僧的形象,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身的自嘲。碧眼僧被用来代表过去的时光和某种理想化的形象,而作者则通过“假令一笑人间事”的表达,暗示自己无法达到碧眼僧那样的开朗和豁达,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回到书房归还书籍的情景,通过自我调侃和对过去的向往,表达了对安静、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 《谒金门 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 《摸鱼儿》

    听春教、燕颦莺诉。朝朝花困风雨。六桥忘却清明后,碧尽柳丝千缕。蜂蝶侣。正闲觅闲花,闲草闲歌舞。最怜西子。尚薄薄云情,盈盈波泪,点点旧眉妩。流红记,空泛秋宫怨句。才色何处娇妒。落红无限随风絮。诗恨有谁曾遇。堪恨处。恨二十四番,花信催花去。东君暗苦。更多嘱多情

  • 《采石渡》

    石琢浮屠遍水滨,兴亡岁久已成尘。长江静夜芦花月,莫信牵愁拨櫂人。

  • 《送唐子朝长陵》

    周王东定日,虞后北巡年。虎旅阴山转,龙舟夜壑迁。珠丘开白坏,琳殿甗玄泉。示俭裁流水,崇威迥跨边。云中分地脉,斗极应星躔。弓堕天难陟,冠游月尚还。光灵六圣扈,警跸八神传。南至恭明祀,东曹简上贤。瞻依徒欲赠,凄恻未能宣。

  •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二首》

    一日复一日,一晨复一夕。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下上有常理,忧患何时易。先烂泣金燃,先焚叹薪积。但愿远世网,焚烂不能责。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鸥鸟浮洪波,心已预海客。

  • 《忆盈肥题玉女池二首》

    柳条黄尽杏梢新,山翠无非昔日春。花色笑风春似醉,寂寥惟少赏花人。忆昔闲粧淡紵衣,一枝红拂牡丹徽。无端不入襄王梦,为雨为云到处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