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人间百尺楼。
孤城春水一沙鸥。
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庙东头。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浣溪沙(黄沙岭)》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寸步人间百尺楼,
孤城春水一沙鸥。
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
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庙东头。
中文译文:
在人间狭小的空间里,百尺高的楼阁。
在孤城里,春水中只有一只沙鸥。
天风吹动着树叶,不知何时才会停息。
突兀的山石凶猛地迎着人,
朦胧的路上,野花羞怯地躲开。
人家建在平静的水边,庙宇位于东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景象,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寸步人间百尺楼”表达了人生的狭小与渺小。无论人们在世间走动多少,他们的地位和存在都是微不足道的,就像百尺高楼中的一寸空间一样。
接着,作者以“孤城春水一沙鸥”形容了寂寥的城市景象。城市里只有一只孤独的沙鸥,映衬出城市的冷清与孤独。
然后,作者描述了天风吹拂树木的情景,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他思考着风何时才会停下来,人们又何时能够得到宁静与平息。
接下来,作者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山石的峻峭和野花的脆弱。山石突兀地迎面而来,给人以凶猛的感觉,而野花在这崎岖的路上朦胧地避开,羞怯地躲藏着。
最后,作者提到了人家建在平静水边的庙宇。这里是人们追求宁静和信仰的地方,与前文中的狭小和凶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描绘了人生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辛弃疾通过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世间万象的感慨与疑问,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每到山边与水边,有梅花处忆逋仙。湖光清浅黄昏月,招得先生在眼前。
关河虎符重,殿阁兽樽闲。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非铖感受价,卖韫那敢轻。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飞锡眷瑶琴,行行望海阴。香花上都供,猿鸟故岩心。午钵凝斋剂,晨舟载梵音。庭柯旧桂子,依约半春林。
青袍如草。得意还年少。马跃绿螭金络脑。寒食乍临新晓。曲池斜度鸾桥。西园一片笙箫。自欲胜留春住,风花无奈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