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酒同斟喜有余。
朱颜却对白髭须。
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
年年堂上寿星图。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浣溪沙(寿内子)》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寿酒同斟喜有余。
朱颜却对白髭须。
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
平安频拆外家书。
年年堂上寿星图。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一首庆祝寿辰的作品。诗人描述了一个老夫妻百年寿宴上的场景。他们欢欣地斟满了寿酒,寿酒的喜庆之情溢于言表。尽管男子已经白发苍苍,但他的红润面庞与白色的胡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夫妻正好迎来了他们百岁的寿辰,与百年相除正好相逢。在他们的周围,子女和儿媳妇们婚嫁后又添了更多的孙子和孙女,他们虔诚地向寿星敬拜。而平安的消息也时常从外地传来,他们屡次拆开家信,喜闻乐见。每一年,他们在堂上摆放寿星的图谱,祈祷寿星的保佑。
赏析:
这首诗以庆祝百岁寿辰为主题,展现了家庭的幸福和团聚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寿宴的热闹和喜庆。在这个场景中,寿酒象征着欢乐和丰盛,喜庆之情溢于言表。男子的朱颜与白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延续。诗中提到了儿女的婚嫁和添丁增孙,表达了家庭的繁荣和祝福。同时,通过提到频繁拆开外家书信和摆放寿星图谱,诗人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和祝福,以及对寿星的敬仰和祈福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幸福团聚的家庭场景,表达了对长寿和家庭幸福的祝愿。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岁月流转和生命延续的思考,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珍重之情。辛弃疾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温馨而深刻的印象。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