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作者介绍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作品评述

《浣溪沙(戏呈牧庵舅)》是宋代诗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
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追求进步的心态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借以抒发对于进步的渴望和人生的感悟。诗人以浣溪沙为背景,以自然景物和道人的形象来隐喻人生的道路,传达了一种寓意深远的哲理。

赏析:
首句“进步须于百尺竿”是诗人对进步的观念的表达。百尺竿是一种测量工具,意味着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进步。接下来的两句“二边休立莫中安,要知玄露没多般”意味着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不能停滞不前,要避免陷入平庸的舒适区。诗人认为真正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和挑战自我的。

下半部分的两句“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描述花影和蟾光的难以捕捉,表达了世间美好事物的短暂和难以捉摸的特性。这也暗示了人生中珍贵的机遇和经历,需要有真实的感受和领悟才能把握。最后一句“道人无事更参看”呼应了开篇的“进步须于百尺竿”,表示人生的道路是一个不断参悟和修行的过程。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寓意深远地传达了对进步和人生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被表面的安逸所迷惑,理解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并通过自省和修行来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 《王孙游二首》

    夭桃与芳草,艳色明朝阳。思君念华旦,贱妾惜容光。

  • 《官满借居》

    尽装家具已回京,便觉身如片叶轻。近市借居人语杂,闭门独处自心清。雨中蹑屣青苔滑,烛下梳头白发明。余亦傍人檐底住,新来巢燕不须惊。

  • 《张文忠至都帖赞》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亦犹即绍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虽曰自盖,断犹可识。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 《予适太原熊惟远吴求叔还武昌同赋》

    方舟临古渡,分路思依依。自是行人众,非关送客稀。晋山将北向,楚水复西归。同作离群雁,君还一处飞。

  • 《答燕侍郎谢与端明李学士见过之什》

    方外仙乡岸幅巾,三竿红日照霜晨。当关不用惊驺唱,共是扬家载酒人。

  •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