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昭阳宫里人。
惊鸿宛转掌中身。
只疑飞过洞庭云。
按彻凉州莲步紧,好花风袅一枝新。
画堂香暖不胜春。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浣溪沙(郑相席上赠舞者)》是宋代诗人曾觌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赠舞者的美妙舞姿和动人风采。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元是昭阳宫里人,
原本就是昭阳宫中的人,
惊鸿宛转掌中身。
像一只惊鸿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
只疑飞过洞庭云。
仿佛飞过洞庭湖上的云彩。
按彻凉州莲步紧,
脚步稳健如踏着凉州的莲花。
好花风袅一枝新。
如同娇艳绽放的花朵,风中轻盈摇曳。
画堂香暖不胜春。
宫殿内的香气暖暖的,比春天的温暖还要浓郁。
这首诗描绘了舞者的美丽和优雅。舞者的舞姿翩翩起舞,像一只惊鸿,优美动人。她的脚步稳健,如踏着凉州的莲花,整个人仿佛在风中轻盈摇曳。她舞动的姿态如同一朵娇艳的花朵,新鲜而美丽。在宫殿内,香气暖暖的,比春天的温暖还要浓郁。
整首诗以舞者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描写她的舞姿和美丽,展现了舞蹈的艺术魅力和美感。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写,使诗意更加丰富。通过舞者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和韵味。
蹈海沈江合比踪,子阳蛙坎可能容。自闻门外韩擒虎,岂乏云间陆士龙。信矣百年谁不死,哀哉三子亦相从。烂为井底泥无恨,肯顾区区马鬣封。
拄杖相寻访夕阳,诗肩独耸到昏黄。白苹洲上西风起,黄叶声中秋意长。
栏干十二绕层楼。珠帘卷素秋。当年尊酒屡迟留。识公惟白鸥。才得趣,又成愁。情钟我辈流。买山同隐肯来不。遥怜笑点头。
牛头定何向,牛尾定何指。我不炙汝心,我不穿汝鼻。如何不许见全牛?雾隐云藏若相避。行行上牛背,上下三十里。一雨生新泥,寸步不自致。胡不去作牵牛星,渴饮银河天上水。胡不去作帝藉牛,天田春风牵黛耜。却来蛮村天尽头,塞路长遣行人愁。夕阳芳草只依旧,瘦牛何苦年年瘦。
痛饮忘形处,清谈得意时。为怜非恶客,还看出新诗。交道真难合,人情岂易知。林泉他日约,杖屦且相随。
碧落远澄澄,青山路可升。身轻疑易蹋,步独觉难凭。逦迤排将近,回翔势渐登。上宁愁屈曲,高更喜超腾。江树遥分蔼,山岚宛若凝。赤城容许到,敢惮百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