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一○八四—?),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格非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适当时爲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八)。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余(《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爲宋代婉约派大家。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邵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爲一卷。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淡淡的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轻烟袅袅。
梦回时,山枕上隐约有花钿。
海燕还未归来,人们已经拔草。
江海已过,柳枝摇曳如绵。
黄昏时分,稀疏的雨水打湿了秋千。
诗意:
这首诗以浣溪沙为题,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寒食节景象。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前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踏青祭扫,缅怀故人。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类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感受,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春光寒食天,给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玉炉沉水、轻烟袅袅的描写,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与春日的氛围相得益彰。
诗中的梦回山枕隐花钿,通过婉约的表达方式,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憧憬表达出来,给人以诗意和幽思。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这两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事无常、时光流逝的主题,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哀愁之感。
最后一句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诗意和情感。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_。
大儿九龄色清彻,骅骝作驹已汗血。小儿五岁气食牛,冰壶玉衡悬清秋。罢琴惆怅月照席,人生有情泪沾臆。离别不堪无限意,更为后会知何地。酒肉如山又一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凤城楼阁蔼春风,湖水绿平桥影红。蛱蝶倚花香梦暖,管弦声断夕阳中。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瘦马倦行役,斜阳劝著鞭。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退鹢风虽急,攀龙志已坚。路人休莫笑,百里有时贤。
高树风多,吹尔巢落。深蒿叶暖,宜尔依泊。莫近鸮类,蛛网亦恶。饮野田之清水,食野田之黄粟。深花中睡,ej土里浴。如此即全胜啄太仓之谷,而更穿人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