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待空冬岁不华。
还教呈瑞怨贫家。
若为高下总无嗟。
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
天公何事不由他。
程大昌(一一二三~一一九五),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二十六年,除太平州教授。二十七年,召爲太学正。三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擢着作佐郎,歷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出爲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召爲秘书少监。三年,权刑部侍郎。累迁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謚文简。有《程文简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程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浣溪沙》是宋代程大昌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始待空冬岁不华,
一直等待着寒冷的冬天,没有繁华;
还教呈瑞怨贫家,
却让我向天陈述着丰收的怨愤,贫穷的家庭;
若为高下总无嗟,
若是为了高低贵贱,我总不会悲叹;
日照华檐晴后雨,
阳光照在华丽的屋檐上,晴天后下起了雨,
风吹飞絮腊前花,
风吹动飞絮,寒冬将至,花朵凋谢;
天公何事不由他。
天公无所不知,无所不为。
诗意:
《浣溪沙》以寒冷的冬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贫穷之家的怨愤和不屈的精神。诗中的寒冬、贫穷和丰收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然而,作者并不为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感到悲叹,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天命的顺从。
赏析:
《浣溪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和贫苦人家的处境。诗中虽然表达了对贫困的怨愤,但作者并没有陷入愤世嫉俗的情绪,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天命的顺从。诗中的"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通过自然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洞察和对命运的顺从态度。最后一句"天公何事不由他",则表达了作者对天道的崇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圣处与天似,而我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腥攒石缝瀑花多,还有龙神蛰此窠。通海浅深山不语,随潮长落水无波。谩传方士遗丹在,不奈潜鳞吐雾何。时雨愆期无验处,几番雷火爇松柯。
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蕊正风流。应为诗人多怨秋。花意与消愁。梁王苑路香英密,长记旧嬉游。曾看飞琼戴满头。浮动舞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