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浣溪沙》

萼绿华家萼绿春。
山瓶何处下青云。
浓香气味已醺人。
竹叶传杯惊老眼,松醪题赋倒纶巾。
须防银字暖朱唇。

作者介绍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作品评述

《浣溪沙》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萼绿华家萼绿春,
山瓶何处下青云。
浓香气味已醺人,
竹叶传杯惊老眼。
松醪题赋倒纶巾,
须防银字暖朱唇。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首先描绘了花家的绿萼和绿色的春天,以及山中瓶子从何处降落到青云之下。接着,诗人通过浓郁的香气使人陶醉,并通过竹叶传杯的动作惊动了一个年老的人。最后,诗人提到了松醪(一种用松树制成的酒)被用来题写赋文,使得纶巾(丝织品)都倒过来了。诗人提醒人们要小心,不要让银字暖和的朱唇(指官员的嘴唇)误导了人们的判断。

赏析:
《浣溪沙》以独特的形象和意象勾勒出春天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花家绿萼和绿春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场景。山瓶下青云的形象给人以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气息。

诗中运用了浓郁的香气形容诗人陶醉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花香的味道。竹叶传杯的场景则给人以惊喜和活泼的感觉,以动态的描写形象化了春天中的喜悦和生机。

诗中的松醪题赋和倒纶巾的描写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关注。松醪是一种特殊的酒,用它来题写赋文,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倒纶巾的描写则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于时代风气的批评和警示。

最后两句诗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权势和虚伪所迷惑。银字暖朱唇指的是官员的嘴唇,暗示了权力的腐蚀和虚伪的现象。诗人通过这样的警示,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于真实品格的呼唤。

总的来说,《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于文学和社会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索。

  •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嗟予虽益衰,耳目

  •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认。

  • 《赠高老》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不谓兵火余,见此只树园。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蒙庄岂达者,区区

  • 《和王成之同赵达明游西湖》

    只对西湖也自凉,雨余天更辟商羊。水交秋色心田静,风入山花鼻观香。别驾殷勤能高醴,五曹嬉戏且逢场。凤凰池上今文伯,犹忆春闱夜卷长。

  • 《春日游盘谷》

    旌斾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 《颂古四十五首》

    因我得礼汝,乾坤粟粒许。若要除三害,无过问周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