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芳心两翠蛾。
恼人离绪不胜多。
尊前忍听渭城歌。
花落鸟啼春去也,水长天远客愁何。
此情何处托微波。
张翥,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神宗熙宁时爲同安县尉。事见民国《同安县志》卷一三。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七亦载有张翥,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未知是否一人,俟考。
诗词:《浣溪沙》
一点芳心两翠蛾。
恼人离绪不胜多。
尊前忍听渭城歌。
花落鸟啼春去也,
水长天远客愁何。
此情何处托微波。
中文译文:
一点芳心似两只翠蛾。
烦恼的离愁之情无法计数。
为了你,我忍受着听渭城的歌声。
花儿凋谢,鸟儿啼鸣,春天已经离去,
江水流长,天空无垠,客人的忧愁何处安放。
这份情意要借助微波传达。
诗意和赏析:
《浣溪沙》是元代张翥的一首抒情诗词,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首句“一点芳心两翠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爱意。这里的“一点芳心”指的是诗人的深情之心,而“两翠蛾”则是比喻双眼,形象地描绘了眼神中的温柔和柔情。
接下来的两句“恼人离绪不胜多,尊前忍听渭城歌”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烦恼和思念之情。诗人在思念之中,为了忍受离别之苦,选择在酒宴上听着渭城的歌声,以此减轻内心的痛苦。
下半部分的四句“花落鸟啼春去也,水长天远客愁何。此情何处托微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春天已经过去,花谢鸟啼,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挽回。江水流长,天空无垠,象征着客人的离去和远方的忧愁。最后一句“此情何处托微波”,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无处寄托,只能借助微波传达出去,显示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离别的苦痛。同时,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我行平野览秋空,物象吟怀觉两雄。远水有时明返照,疏林无限战西风。京坻相望农收足,庐井多欢岁计充。亦向此时追乐事,归来倒载效山翁。
玉麟麟,铁昆仑。金绳在渠手,归步月黄昏。
犹来吴越尽须惭,背德违盟又信谗。宰嚭一言终杀伍,大夫七事只须三。功成献寿歌飘雪,谁爱扁舟水似蓝。今日雄图又何在,野花香径鸟喃喃。
不去奔波办过年,终朝酩酊步颠连。几声街爆轰难醒,那怕人来索酒钱。
雨入秋田恰及时,禾头相枕卧相依。路南路北皆秋水,净洗行人屦上泥。
说经蠡测海,且欲付家藏。难为越言雪,徒令鬓似霜。荷君心见许,雇我道非长。若肯嫔王内,当为时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