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双双掠水飞,廉纤小雨未成泥。
篱边开尽野蔷薇,会少离多终有恨。
暂来还去益堪悲,后期重约采莲时。
蔡伸(一○八八~一一五六),字申道,仙游(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太学正,太学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楚、饶、真州,知滁州。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知徐州,因金人渝盟,未赴。久之爲浙东安抚司参谋官。官至左中大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中大夫蔡公神道碑》、《仙溪志》卷四、《宋史翼》卷九。
诗词:《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蔡伸
紫燕双双掠水飞,
廉纤小雨未成泥。
篱边开尽野蔷薇,
会少离多终有恨。
暂来还去益堪悲,
后期重约采莲时。
中文译文:
紫燕成双掠过水面飞,
纤细的小雨还未凝成泥。
篱笆边上的野蔷薇盛开一片,
相聚的时光少,分离的时光多,最终会有遗憾。
短暂的来去使人倍感悲伤,
但后期再次约定采莲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情景。诗中以浣溪沙为背景,通过描写紫燕飞过水面、细雨未成泥以及野蔷薇盛开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短暂相聚和频繁分离所带来的内心痛苦和遗憾的感受。
首先,紫燕双双掠水飞,形容紫燕在水面上飞翔,展现了自由自在的姿态,与人们相比,它们不受束缚,可以自由飞翔,这与后文中的离别相对应,强调了人与鸟的不同命运。
廉纤小雨未成泥,这一句描写了细雨纷纷洒落,但并未凝结成泥土。这种细雨暗示着薄情的离别和无法抓住的幸福,象征着过去的相聚犹如细雨,虽然绵绵不绝,但最终无法留下痕迹。
篱边开尽野蔷薇,这句描述了篱笆边上的野蔷薇花朵盛开一片。野蔷薇花开满篱笆,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离别中逐渐消逝。篱边的野蔷薇花朵也可理解为暗指诗中的恋人,他们虽然相聚的时光少,但在离别中也曾经历过美好的时光。
会少离多终有恨,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频繁分离的遗憾和无奈之情。相聚的时光很少,而分别的时光却很多,最终会产生遗憾和痛苦。
暂来还去益堪悲,这句表达了短暂的相聚和频繁的离别给人们带来的悲伤之情。无论相聚还是分别,都只是暂时的,这种暂时性使人倍感悲伤和无奈。
后期重约采莲时,最后一句表达了希望能够在未来重新相聚的愿望。采莲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和习俗,这里可以理解为两人再次相聚的时刻。诗人把未来的相聚寄托在采莲时这一特殊场景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浣溪沙为背景,通过描绘紫燕飞翔、细雨未凝、野蔷薇盛开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短暂相聚和频繁分离的内心痛苦和遗憾之情。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但同时也透露着对未来再次相聚的希望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余韵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务得终多惧,图全敢叹穷。懒能争口腹,差觉负儿童。客久丛咨怨,年衰绝变通。云台少冯衍,未必尽人雄。
万里云萍一酉阳,便将和气压荒凉。挽回梅萼依明烛,管领椒花入寿觞。笑里不知熊轼重,醉馀犹记博山香。只因腊雪成佳集,等到春来味更长。
甲戌王春试集英,小臣曾是老门生。苍颜华发鵷行里,也听钧天九奏声。
舣棹枫林外,平沙走晚晴。秋深红鹤至,波动白鸥惊。荻浦留三日,江州计几程。夜来风色好,行不待天明。
我本南溪老,手弄溪中云。诵诗爱招隐,读骚续湘君。忽捧公府核,遂远先人坟。春暮归未得,落花政纷纷。
十月十有五,败叶堆云,寒风推户。明窗下,东司头,东行西行,总是提持处。参玄人,须记取,古人有言兮,百岁光阴切莫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