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嫌秋怕上楼。
苦无情绪懒抬头。
雁来不寄小银钩。
一点离情深似海,万重凄恨黯如秋。
怎生禁得许多愁。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
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存词150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集部四云:“凡乐府诗二十七卷、文四十三卷,紫芝年过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谀颂秦桧父子者,连篇累牍,殆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其诗在南渡之初,则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
《浣溪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紫芝。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多病嫌秋怕上楼。
苦无情绪懒抬头。
雁来不寄小银钩。
一点离情深似海,
万重凄恨黯如秋。
怎生禁得许多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多病的人对秋天的厌恶和情绪低落的状态。诗人因多病而感到讨厌秋天,因为秋天寒冷,容易引发病情加重,所以不愿上楼。他的情绪低落,抬头都感到困难。他希望有人给他送来慰藉,但是远方的雁儿也没有带来他期待的消息。他的离情痛苦深沉,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他的凄凉悲伤如同秋天一样黯淡。他感到无法忍受这许多的愁苦。
赏析:
《浣溪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疾病和情绪低落,以及对秋天的厌恶,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无奈。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作为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秋天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离情痛苦相呼应,使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诗中的“一点离情深似海,万重凄恨黯如秋”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对离情和凄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尽的愁苦。整首诗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词语和自然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痛苦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周紫芝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人心,展现了宋代文人在困境中的心灵抒发和对人生的思考。
南朝山色近移家,朱雀桥通路狭斜。宛水月从江树出,敬亭云被苑墙遮。横舟渡口寻桃叶,沽酒村边问杏花。闻道章台街畔柳,不堪系马只藏鸦。
黄麻宣命出微垣,荣宠新瞻八座尊。天子再令开幕府,威声先已到辕门。遥飞羽檄收残寇,却放诸军入旧屯。应共成功窦车骑,归来麟阁拜深恩。
闻说海棠开尽了。怎生得、夜来一笑。颦绿枝头,落红点里,问有愁多少。小园闭门春悄悄。禁不得、瘦腰如袅。豆蔻浓时,酴醿香处,试把菱花照。
踏破苍苔马有声,百金一诺不寒盟。挥犀议论高流辈,落笔典刑追老成。犯雪方知松节直,截河不变济流清。论交独许吾同调,翻覆从渠自世情。
仕宦遍四方,每出归愈贫,寒暑更质衣,笑倒邻里人。今年作史官,坐糜太仓陈;无如思归何,日夜望绝麟。区区牛马走,龊龊虮虱臣,恩深老不报,肝胆空轮囷。
读了碑文读祭诗,冷看遗像立多时。郎当岭上生云处,山鸟山花忆老师。